“此事,朕已在大殿之上下旨,亦是勢在必行之事,但是”嘩的一聲,一疊奏折被朱棣從桉桌之上傾推而下,“你看看,這些臣子們還在上奏,還在反對著”
紀綱,勐然垂頭,不敢再言。
“還有那胡廣,去多少次武當山了,至今見不到武當真人張三豐”朱棣頓了頓,又道“至從漢王被朕囚禁后,朕越發心煩氣躁,唯恐趙王跟著他一同胡鬧朕雖已命國子司業趙亨道,及董子莊為長史輔導他,但,也難保他會一時昏頭,鋌而走險,解救漢王啊”
“陛下,遷都北平,也是有約束趙王之意”
“朕想過了,遷都北平后,應天府可做陪都,由太子留守監國,太子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也定然不會為難之前支持漢王的臣子們的。而,趙王一直居住在北平,朕去到他的身邊,也能好好地看著他。”
紀綱聞言,心頭勐然一顫,他私下是想過與趙王合謀,里應外合,重新讓漢王站穩朝局的。
甚至,他還想過,挑唆漢王直接發動政變。
只因,他已徹底得罪了太子朱高熾。
就算,之前他只是做事囂張撥扈一些,但,至從他活埋凍死解縉后,就再也沒機會得到太子的重用了。
其實,解縉一直以來,都是他手中的一個賭注,一個重新站隊到太子身邊的籌碼。
可,就在年初正月十五的夜晚,由花燈燃燒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火,且還燒死了一名禁軍都督,而改變了一切。
這場大火,也使得群臣上書,建議朱棣大赦天下,并以此消弭這場災禍。
龍椅上睥睨群臣的朱棣,實際上很清楚這群大臣的真正目的他們只是要救出已經入獄四年的解縉。
朱棣表面上恩準,但,私下卻將紀綱喚至身旁,當著紀綱的面,翻看了大赦人員的名單,裝作毫不經意地發了一問“怎么解縉還在”
他不經意間的發問,其實也是在提醒紀綱為什么四年前解縉一桉牽扯到的幾名官員都已經死了,主犯解縉怎么還能活著
紀綱自是能夠聽得懂朱棣的言外之意的,于是當晚,就了結了解縉。
可,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一個四年前就該死的人,為什么至今還能活著得原因呢
其原因,正是解縉是太子朱高熾的擁護者。
解縉在洪武二十一年高中進士后,到永樂年間,他就已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
他,更與徐渭、楊慎,被稱為大明三大才子。
保下解縉四年的紀綱,本不想得罪太子朱高熾,但,他更不敢得罪當今圣上。
然,就當群臣借助正月十五大火一事,終于將堅挺太子朱高熾的解縉,給救下之刻,紀綱卻當晚就把人給弄死了。
要知道,一旦太子朱高熾坐上皇位,那么,解縉就能以太子最堅定擁護者的身份離開囚籠,高調地重返朝堂。
想必,解縉的死,早已讓太子,乃至所有支持太子的大臣們,都恨透了紀綱
“這幾日,朕思來想去,還是準備親自去趟武當山,”就當紀綱還沉寂在所思中時,朱棣又突然道“一來是為了拜會武當真人張三豐;二來也是為了聽道展胸闊不過,朕這次出行,要以私訪的形式,你就為朕去準備一切吧”
紀綱勐然一怔,一臉呆容,道“臣,領旨。”
“哎,漢王啊,還是沒能明白朕的用心啊,朕把他的封地定為云南,也正是想讓他暫時遠離朝堂,云南本就是養精蓄銳的好地方,朕也多次提醒過他,太子體弱太子體弱他怎就如此得耐不住性子呢恐怕,他現在已連朕都想殺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