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了問題的乘客,不是看不到車票,也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同伴,更沒有產生幻覺或者幻聽。
他們看到了,車票就在那里,江陵就在那里,在他們眼里,這些東西并沒有隱形。
他們看到了,但是他們不知道。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奇怪,如果看到了車票,怎么會不知道車票就在那里
地鐵一開始的同化的,污染的,其實是他們的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因為太理所當然,所以經常被人忽略。
當你詢問一個非色盲的正常人,紅色是什么顏色時,相信所有人都會給你正確的回答,并且他們有能力找出紅色的東西,所有人找出的東西也都是一致的,這就是認知一致,且主客觀一致。
一條紅色的領帶,放在這幾個正常人面前,詢問他們這是什么顏色,他們會告訴你這是紅色。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當中,紅色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現在有一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世界里,他能接收到的信息來源有限,而他從小就被告知,窗臺上那盆常青的植物的葉子的顏色就是紅色。
那么在他的認知當中,綠色才是紅色。
把他和其他幾個非色盲正常人放在一起,詢問他們,是否知道什么是紅色,因為他們都不是色盲,他們可以確定地告訴你,他們知道什么是紅色。
就像乘客的認知當中,他們確定地知道什么是車票一樣。
但是當你把一個紅色的領帶放在他們面前的桌上,讓他們看看現在桌上是否有紅色的領帶時,正常成長的人,就會告訴你,這里有紅色領帶。
但那個從小被灌輸錯誤顏色認知的人,卻會告訴你,這里沒有紅色的領帶。
這就是“出了問題的乘客”,發現這里“沒有車票”的原因。
他們的認知已經被污染,被扭曲了。
在他們的認知中,車票和其他人認知中的車票完全不同。
一張淺紅色的地鐵票,類似百年前的一些舊車票的設計,上面沒有名字,什么人都可以使用。
這是蘇搖鈴在地鐵站入站的時候拿到的車票。
在她的認知當中,淺紅色,長方形的紙,印著地鐵的站次信息有這些東西的,就是地鐵車票。
但是在被污染了認知的,出了問題的乘客眼中,車票不是這個樣子的。
當他們看到淺紅色,長方形且印著地鐵的站次信息的紙時,他們并不會認為這就是車票,而他們在身上又找不到符合他們認知當中車票特征的東西
乘客因此而得出一個結論車票不見了。
蘇搖鈴說“認知污染的第一個階段,被污染者會認為車票不是車票。”
所以那張淺紅色的紙就算被路寥寥從始至終都攥在手里,她也不知道那就是車票,所以她去偷宋桂的口袋里,才會以為自己沒有找到車票。
車票就在她的面前,她卻視而不見。
乘客守則第六條,如果發現自己的車票丟失,一定要告知乘務員。
這一條守則,可以檢測出最先被認知污染的乘客,乘務員發現這些乘客出問題之后,就會縫上他們的嘴巴。
“認知污染的第二個階段,他們會認為,被污染的人不是人,是動物。”
在他們看來,瘸子的尸體不是人的尸體,而是羊的尸體。
所以宋桂和路寥寥看到尸塊里出現羊角這種屬于羊的尸體部分,也是如此。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那不是“人”,而是“羊”。
羊角,是尖銳的,彎曲的硬物,這是正常的認知。但是在被污染的乘客眼中,羊角,是軟軟的,帶血的腿,也就是人類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