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搖鈴做了一個排行。
污染程度和應對方法的嚴厲程度是呈正比的,首先可以排出一個污染程度應對的排行。
從輕到嚴的措施分別是自己回去看錄像帶或者自己去治療室看錄像帶自己不想看但是可以求助保安去地下室。
從保安的權限可以打開禁閉室,以及禁閉室的注意事項說這里不僅是收納違規病人,更是收納病情更嚴重的病人,還有禁閉室強制觀看錄像帶來看。
保安的應對方法,多半也是帶病人來禁閉室看錄像。
翻譯一下,也就是你不想自己看,我就囚禁你強行讓你看。
自己治療禁閉室強制治療去地下室。
這樣的應對措施排完順序之后,再去規則之中對應每種行動,就可以得出什么樣的認知錯誤癥狀,是嚴重的,什么癥狀是輕的。
但找出對應關系的前提是,能明白每個人的真實身份是什么,才能在規則中找到對應的,認錯成了什么。
對于正常人,如何在自己可能認錯人,別人也可能把別人自己認錯的情況下,最簡單的區分所有人的身份
這就是蘇搖鈴總結出來的第二個規律。
顏色識人
一開始,她以為有“藍色衣服的醫生”,是因為“我”對顏色的認知發生了錯誤,從而把“白色”當做“藍色”,因此出現了“穿藍色衣服的醫生”。
但結合錄像帶的規則,以及保安室的注意事項之后,她得出了第一套規律,確定了矛盾出現的原因不是因為對顏色認知發生了錯誤,而是對身份本身的認知就出現了錯誤。
顏色是沒有錯的。
能證明顏色沒錯,還有很多理由,比如,穿白衣服的醫生這一點。
她注意到,穿白衣服的醫生,穿白衣服的病人,穿白衣服的保安,這三類人,都有高度相似性。
比如,他們都是可以信賴的,但是他們并不是絕對安全的,他們會錄像帶,會和大家做游戲,可以打開地下室的大門等等。
如果這三者,本身就是一個人呢
我們在這里,稱呼它為“醫生”。
首先可以確定,醫生是穿白衣服的,自稱為醫生的人,而穿白衣服的人,在規則里沒有出現過自稱為別的身份的情況出現。
那么就可以推斷出
醫生自始至終,對自己的認知都沒有問題,它會認為自己是醫生,但是“我”,也就是病人,會對它產生錯誤的認知,比如把它認作是“保安”和“病人”。
但有一點很關鍵,雖然醫生不會產生自我懷疑,但是醫生卻是最怕被別人懷疑的存在。
因此,醫院里的所有人必須信任醫生。
否則醫生就會黑化,就會出現危險的后果。
在顏色沒有出錯的前提下,能非常容易區分大家的身份。
保安也是如此,如果說,穿白衣服的從一開始就只有醫生,那么穿藍衣服的,只有保安。
當然,根據定義,保安是穿著藍色衣服,頭戴紙盒,且自稱為保安的安保人員,保安的衣服顏色不會變,但是保安和醫生不一樣,保安的自我認知會變。
蘇搖鈴認為,保安應該是和他們一樣的非實體存在。
首先,醫生不需要吃飯,但是保安需要吃飯,其次,保安表現的很正常,并不具備成為一個合格驚悚nc的資格。
保安
尤其是,規則當中提到,他們會遇到身穿藍色衣服,卻自稱為醫生的人。
這就是保安自我定位不準確了。
總覽所有的規則,穿藍衣服的人可能會自稱為是醫生,也可能自稱為是病人,比如病人篇第6條,說明保安可能對自我認知發生錯誤,從而認為自己是病人,或者認為自己是醫生。
當保安不再認為自己是保安,而是認為自己是病人或者醫生后,他就不符合“保安”的定義,從而不再是保安。
但是,他依然可以打開鐵門,因為他的指紋依然奏效。
這就是為什么保安有打開鐵門的權限,但是能打開鐵門的卻不一定是保安的原因。
誰能打開地下室鐵門,就看規則里提到了那些人都是穿什么衣服的,而不要管他們到底是病人,醫生還是保安。
結論
能打開鐵門的是正常的保安,失去保安身份的假保安,以及穿白衣服的醫生。
除了保安自己心里沒b數以外,病人也可能對“保安”的身份產生錯誤認知,將其認為是病人。
這也就是所謂的“藍衣病人”和“穿藍衣服,自稱為病人”的兩種情況出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