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五點到上午十點半,下午三點半到晚上七點。
這么一來吃飯時間也跟工人們錯開,倒是辛苦了食堂大師傅,每天工作量增加了一倍。
工地上的工人吃飯是咸口的,每天還要熬上一大鍋綠豆湯,差不多九點鐘那會兒送到工地那邊去。
下午四點鐘那會再送過去一鍋。
主食依舊是雜面饅頭搭配白面饅頭,就是燉菜的時候能多放肉。
從車間里直接拿來鴨架子、鴨胸肉和鴨大腿。
每天中午飯一個燉的鴨大腿,伙食標準比去年冬天那會兒還要好些。
展紅旗還算滿意,跟著工人吃了兩頓也在工地忙活起來。
他得起帶頭作用嘛,不然自己這個空降部長憑啥被民兵們信賴
職務是職務,想要人打心眼里服氣,那得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這又不是部隊還能全軍大比拼,能接任務拿勛章。
可不就得走群眾路線,跟這些民兵同甘共苦,讓大家覺得是自己人才行
南雁看著在那里砌墻磚的展部長。
天氣熱的緣故,都是赤膊上陣。
工字背心被汗濕貼在背上,看起來不是很舒服的樣子。
非要說這位武裝部長跟其他民兵的區別,大概就是肌肉更分明一些。
大概在部隊里也屬于拔尖那一撥,普通民兵自然比不過。
駱主任瞧著胳膊上還貼著水泥塊的人,“這位展部長,倒是挺好說話的樣子。”
好說話嗎
不見得吧。
陵縣的民兵被這位新來的武裝部長分成兩撥一批來食品廠當建筑小工,另一批則是下鄉去援助雙搶。
比原先的陳部長大膽的多
如果展部長帶著所有民兵下鄉,支援老鄉們的雙搶,那她肯定會看這位武裝部長更順眼一些。
可惜人兵分兩路,把這些脫產民兵利用的徹徹底底。
說脫產也不算太恰當,實際上這些民兵多是沒有工作的。
從當年全民皆兵的口號提出后,民兵一直都是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建國后發生在本土的戰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民兵在國防中的作用以威懾為主,更多的還是在生產建設中起作用。
比如說參與國家大型工程建設水電站等水利建設,鐵路、公路、橋梁等交通基礎建設,都少不了民兵們的貢獻。
參與到這些工程項目的多數青壯年民兵多數都來自農村。
畢竟縣城里的大部分還都要投入到工廠的生產之中。
但也不排除一些沒有工作的城市青年成為民兵的一員。
下鄉對他們而言太近了,出家門不過幾里路就是鄉下,找工作又找不到,城市里的人多崗位少。
游手好閑是不可能游手好閑的,組織到民兵隊伍里給他們找點事情做,倒也是一種小縣城里的穩定手段。
過去陳勝秋都是安排這些民兵去挖河渠,修路什么的,總之不讓人閑著。
但河渠弄得差不多,沒有石子瀝青也修不了公路,再鏟地面都要矮上一尺了。
新來的展部長給這群人安排了個新去處。
去跟農民群眾們打成一片嘛。
解決農村現在的當務之急。
當然展紅旗很快也下鄉去了,當建筑工人辛苦,夏糧雙搶更累。
他當然要去吃這個苦。
南雁知道這事也有些古怪,來下面縣里視察的龍主任說起了這事,還覺得展紅旗做的挺好,可以在其他縣里推廣推廣。
這何嘗不是推進軍民關系的一種方式呢
南雁想起之前鐘廠長跟自己說的事,展紅旗他老爹是龍主任的老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