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完全沒想到,他這邊不期待人來了,準確點說想著拿出點說得過去的東西后,再等著人過來。
結果領導冷不丁的過來了。
猝不及防啊。
“我就是過來看看。”南雁對機械還算懂行,但光刻機這可不止是機械,涉及到了光化學種種,她雖說知道一些關鍵性的知識。
但眼下壓根派不上用場。
提了也沒用。
光刻機的發展歷程大概可以分為五代。
接近式光刻機、分步重復式等倍投影光刻機、步進式縮小投影光刻機、步進掃描式投影光刻機以及日后大殺四方的極紫外光刻機即euv光刻機。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前半段是接近式光刻機的時代,盡管后來出現了漸進式光刻機,但因為技術緣故,良品率低,這導致芯片成本居高不下。
就連美方都覺得貴。
提高良品率顯然很有用。
想要提高良品率,不外乎兩個途徑,一來提高晶圓也就是多晶硅的純度。
二來則是提高光刻機的性能。
無線電廠這邊選擇的是提高晶圓的純度,這當然無可厚非。
甚至可以說,掌握了這一技術,不管何時都能夠保證絕對的晶圓純度,在眼下比提高光刻機性能更具有性價比。
試想,國內光刻機遠遠落后于日本,現在還在使用接近式光刻技術卻能夠達到和日本半導體一般無二的良品率,可以想象晶圓純度的提升有多牛掰。
但只有這個技術還不夠。
畢竟提升晶圓純度的方法是多樣的,說不定哪天日本也掌握了其他方法提高晶圓純度。
到那時候這專利也不再具有獨一無二性。
咋辦呢
所以提高光刻機的性能是必備選項。
一口吃個大胖子不可能,再說現在的技術也遠遠沒達到二十世紀末的標準。
極紫外光刻技術這個殺手锏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國內半導體設備想要發展,也得循序漸進的來。
事實上在七十年代,還是硅谷那邊的半導體廠商在打架,日本半導體產業遠沒有那么強有力的競爭力。
馬薩諸塞州的erker率先搞出了投影式光刻機icraign100,讓芯片不再那么貴不可攀。
幾年后,gca公司又推出了步進式光刻機ds4800。
從特曼教授寄來的雜志中不難看出,這臺步進式光刻機有著更先進的制程,更高的良品率以及更高的芯片性能。
e的市場被gca蠶食。
而在亞洲,日本的尼康和佳能這兩個光學行業的佼佼者也才剛剛入局半導體設備行業。畢竟此時的光刻機技術還沒有那么精細,光學行業的頂流用一星半點的技術,就足以追趕眼下的光刻機時髦。
一水之隔的中國,想要追上這腳步卻并不輕松。
因為國內并沒有太好的光化學公司。
昔日參與了國內第一臺光刻機研發的上海光學儀器廠,做不出如此高精度的鏡頭。
而這,正是南雁給半導體研究中心的難題。
技術性的難題絕不是一星半點,更何況還有鏡頭這個致命缺陷在。
“別看現在gca一家獨大,等著吧,用不了幾年,尼康就能后來居上。”
王主任也不是傻子,明白南雁的言外之意,“鏡頭,gca用的是德國的蔡司鏡頭。”
且不說蔡司鏡頭的競爭力本就不如尼康。
尼康有自家技術支持,什么最好的鏡頭都可以往光刻機上用,gca成嗎
現在光刻機對鏡頭要求越來越高。
解決不了鏡頭問題,gca早晚會把這江山拱手讓出。
美國市場太大了,再者說這本身就是個大熔爐似的國家,也不曾有什么民族而言。
民族大義不存在,在絕對的利益面前,資本家著眼的只有利益。
屆時尼康搶走gca的市場是板上釘釘的事。
只是眼下還不知道,尼康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實現最終的霸占。
“市場變化,可真是想象不到。”
“不過這也沒什么用。”
王主任一愣,“什么意思”
“尼康就算是再強勢,日后在美國本土追著gca打又如何美國的航母一開過來,日本立馬投降。”
沒有主權的國家,在過程結束前,一切的結果早已經寫好了。
王主任傻了眼,他怎么沒有想到這個結果
“可,可日本那這不是白費功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