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她在太后身邊替自己說小話,這懿旨哪里會下得這么順利
聽了楚娘子的感激之言,陶雅姝卻直言不諱“我可不光是為了你,也為了廖夫子。他為官多年,一貧如洗,只剩下一點名聲沒有發霉長胡。若是洗脫他的清白,也不枉我為他的學生一場。”
楚琳瑯知道陶雅姝說得不假。
她之前入宮每次與陶雅姝相見,陶雅姝總會有意無意地從自己的嘴里套些廖夫子的近況來聽。
平心而論,她可不覺得廖夫子是陶小姐的良配。不光是兩個人的出身,樣貌,就是他倆的年齡也不匹配。
廖夫子雖然沒有成婚,對于陶雅姝來說,未免太大了些。
可是人之情感,如吃菜品茗,如何能喜好一樣若論起相配來,她也不算得是司徒晟的良配呢
而且現在,廖夫子只是陶小姐在深宮里煎熬時,做了一個遙不可及的白日幻夢。
所以,楚琳瑯也不必戳破別人的夢,只是老實說道“你也知道,荊國使節來了,邊關戰事大概也要吃緊,廖大人已經回工部述職,不日就前往邊關繼續監督修筑工事去了。”
陶雅姝聽了,默默點了點頭,便不再問了。
就像陶雅姝說的那般,太后可不是隨便發下懿旨的,而是將“新梅安人”召入了宮中,當著華夫人的面親自寬言安慰的。
沒辦法,太后只要想到這一段會著書立傳,就覺得做得不能讓人詬病。
宣召新梅安人入宮,最是得體,還順帶給了華氏面子,表示這里也有華氏的一份功勞,免得她再被祭酒大人為難。
楚琳瑯自然假裝不知來龍去脈,誠惶誠恐表示太后與華夫人居然如此惦念著她,實在是讓一介民婦感激涕零。
總之這等場面話,大家都顯得得體有度,讓太后也可安心入傳記了。
不過有人安心,自然就有人擔心。
齊公那日好像是申斥兒媳,但是明眼人都聽出來了,原來楚氏的謠言,乃是蘇氏母女搞出來的。
畢竟那忘塵居士并非平白造謠之人。
而蘇氏母女與楚氏的恩怨,卻眾人皆知。
那日被齊公罵出府后,蘇氏就覺得臉兒發燒,瞪眼問女兒謝悠然“看你在茶宴上的樣子那楚氏的事情,與你何干用得著你上躥下跳地說嘴難道這些事情是你說出去的”
謝悠然立刻撐著肚子瞪眼道“因為靜妃的事情,我剛被父親痛罵,如何還要再說那楚氏這次可不是我傳出去的而且方才也不是我起的頭,我順著別人的話說幾句怎么了哎呦呦,我的肚子怎么一陣陣發緊”
正說話的功夫,謝悠然竟然疼得不行,一時哭喊著肚子緊得發疼。
按理說她這個月份,本該安心在家待產,不宜出來走動。
可因為謝悠然當初害得胡氏小產,與婆婆趙氏關系緊張,以至于家里烏煙瘴氣地請神,半刻都呆不得。
她也是不聽勸的,這個時候還跟母親出來參加宴會。
現在謝悠然破水要生了,馬車卻正好在半路,離謝府還很遠,又因為今日是集市,馬車困在了擁擠的街道上。
就算蘇氏是生養過的,遇到這種沒熱水,沒剪子的陣仗也慌了神,只能慌忙叫跟車的婆子去附近醫館請穩婆郎中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