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能撬動陶慧茹,也是有原因的。
別看謝勝的官職不高,卻是個京城官場上的老油條。
當年他也是楊巡麾下的部將。
楊巡戰敗,整個楊家被滿門抄斬,無人敢站出來為楊家發聲。
可這不代表楊家的人脈盡斷。當年楊巡扶持起來的武將,還有許多棄武從文了,如今也是擔任著大大小小的要職。
所以朝中楊老將軍的舊部,也是隱隱自成一系。只是他們對楊老將軍的敬重不好外露,隱而不發罷了。
而在民間,楊巡的威名從來都沒有削弱過。
這么多年來,因為楊巡的尸首沒能回歸故里,民間還演繹出了許多楊巡未死,至今仍在北地保家衛國的傳說。
就連北地民間自發的抵抗荊國入侵的民兵團,都打著昔日楊家軍的旗號。
楊巡已經成了大晉子民繞不開的情懷,尤其是朝廷與荊國關系緊張時,更會讓人對老將軍心生懷念。
就在前幾日,那個苛察使節,在驛館喝得酩酊大醉,竟然趁著酒興,將陪他飲酒的歌姬活活掐死,還衣衫不整地拋出了驛館之外。
為了不影響兩國議和,這等駭人之事被驛館的官員按壓了下來。
這種忍氣吞聲,不免又讓人懷念楊將軍尚在的榮光歲月,那時大晉官員,何至于在荊國的虎豹面前這般卑躬屈膝
所以當初楊巡一系的官眷們都感同身受。
而蘇氏暗恨起了陶慧茹,不免會聊到這個楊家獨活的兒媳婦的人品,
她這番言語暗示,也讓許多舊人想起陶慧茹當時在楊家和太子一系間,微妙的處境和一些影影綽綽,關于她出賣楊家的謠傳。
總之,這個節骨眼,陶慧茹與昔日舊事聯系在一起,讓人心里膈應
陶慧茹也是心知肚明,是蘇氏背后說了她什么
不過她方才一路跟來,卻并非要跟楚琳瑯對峙。
方才吃飯的時候,因為無人與她閑聊,她便得空打量起了斜對面的楚琳瑯。
年輕輕的小婦人,正是年華正好的時候,因為沒有生養,那臉蛋緊繃得跟小姑娘似的。
可當陶慧茹的目光落在她光禿禿的腕子上時,眼睛卻不由得狠狠一瞇。
因為那腕子上,似乎有睡壓了一夜后,摘了鐲子的痕跡,楚氏的肌膚賽雪,也是太嬌嫩了。那鐲子內側的花紋壓痕,還沒有完全從她白皙的皮膚上徹底消退呢。
那花紋看起來有些模糊了,并不好辨認。
可是陶慧茹卻一眼認出那是佛咒“唄瑪”,即蓮花之意。
這樣的手鐲壓痕,她也曾在一個人的腕間雪膚上見過。
那便是昔日好友溫氏。那時她總是愛在自己面前炫耀楊家的傳家玉鐲。
她分明記得那玉鐲的里面就是篆刻著這樣的字體。而且這祖傳的玉鐲上本不帶字。
可溫氏初來京城,人生地不熟,有些不適應,夜里總是失眠。
于是楊毅便拿了祖傳的玉鐲,去皇寺懇請靈云大師加持,并且題下蓮花咒語,以佛蓮凈化溫氏的煩憂。
因為玉鐲內側不好雕刻,弄不好就會琢裂玉面,所以楊毅又花重金尋了能工巧匠,才雕出了這樣如花蕾包裹著的兩個字,也代表了楊毅當時對溫氏獨一無二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