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義施禮問好之后,便問“敢問廖伯,我方才何處說錯了,還請指正。”
廖靜軒的父親廖中昌微微苦笑,轉頭看了李老將軍一眼,淡淡道“陳年舊事了,是一時失察,還是有人泄露了軍機都無從查證了,不提也罷。”
只寥寥數語,便讓李成義的臉色為之一變。
記得當年負水戰敗后,朝中的臣子們都彈劾楊巡用兵急躁,為了拿到糧草輜重不惜鋌而走險。
倒是之后漸漸有了別的聲音,尤其是司徒晟之前跟隨六皇子在北地緝拿貪官,連帶也牽連出了泰王當年陷害楊巡,斷供糧草的舊案。
朝中為楊巡老將軍平反的聲音才漸漸響起。若是旁人,案子查到這個地步,朝廷總該是有個說法了。
可是偏偏這是楊家的案子啊當年陛下氣火攻心,在楊毅投敵之后,便下令抄斬了楊家滿門。
時隔這么久,就算陛下心知肚明當年楊巡戰敗有冤情,可為楊家平反,卻萬萬不能。
不然,豈不是往陛下的龍顏上,公然拍一記響亮的耳光
而廖中昌既然是李老將軍的同袍,那么當年應該也在楊巡老將軍的手下效力。
他顯然是知情人,才會有如此的說法。
廖中昌在跟李成義將軍簡短寒暄后,便將目光落在了司徒晟的身上。
算起來,他也是許久沒有見過這孩子了。當年,這孩子是經過了他的手,送到了友人遺孀李氏的手中,請她代為撫養。
此后為了湮滅這孩子的過往,他便再未去看望這孩子。
轉眼的功夫,這孩子已經出落得一表人才,通身的氣度,還真是肖似老將軍啊
而司徒晟也是默默無言看著廖中昌,并未過去相認。
聽李老將軍說,廖家夫婦從老家趕來,本是來看兒子廖靜軒的。沒想到廖靜軒臨時回京的事情并未告知父母,結果老兩口撲了空。
不過廖中昌跟李老將軍是舊識,此來就當訪友,也不算白走一趟。
曾經的楊家軍麾下的同袍立在城頭,看著他們曾經策馬揚鞭,一同飲馬洗馬的負水,一時也是感慨萬千。
不過廖中昌還是發現了這城池與從前些許不同之處。他指了指不遠處的溝渠道“我記得這里并不曾有河流,難道是為了修建護城河,而特意引來的水”
李老將軍笑道“這可是你那好兒子的功勞,這條溝渠,若戰時,自然是護城河,可在邊關太平時,就是四周百姓引水灌田的救命河。”
廖中昌聞聽此言,展目望去,果然在城后的村莊四周,增加了無數良田。
李成義笑著道“這些都是軍戶開邊,近兩年新開出來的田地。我們的司徒大人和廖大人在戶部和工部可不是什么都沒有做,除了改制了職田,懇請陛下在北地修建工事,又修建水利,方便戍邊屯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良田千頃,就是前線戰士鍋里的底氣了”
廖中昌聞聽此言,不由得心里暗暗一驚。
他的夫人一向教導兒子廖靜軒淡薄名利,不許走仕途之路。可惜廖靜軒表面恭順卻有自己的鴻鵠心思,還是在人到中年時,背著父母去考取了功名。
事已至此,他的夫人又教導廖靜軒去些清閑衙門,莫要摻和那些勾心斗角的朝堂之爭。
他倒乖巧聽話,去了清水衙門工部,后來因為養傷,又去了女學教書。
廖中昌雖然囑咐過兒子多照拂一下司徒晟,卻并沒有想過這兩個沒有根基的孩子能掀起什么大的風浪,在那熙熙攘攘的朝堂能有所建樹。
可誰想到,兒子看似默默無聞多年,竟然與司徒晟一起,在朝堂上一起給邊疆的戰士構筑了堅實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