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軒之前常往北地,雖然折返回京,可也只是在書院里高談闊論。
這些朝中臣子,大多不記得一個工部名不見經傳的外派官吏。可也有人覺得他聲音熟悉,比如說齊公父子,但是廖靜軒刮掉胡子后,樣貌變化甚大,齊家父子就算覺得熟悉,也不敢妄斷。
那位辛大人本來受了太子的指使,想要這位“深居簡出”的三皇子出一出丑,卻萬萬沒想到,他丟出來的題,恰好是這位深耕北地多年的三皇子最擅長的領域。
他一時啞然,只能在眾人目光下,尷尬道“這正是,這修筑工事的花費,可真不少啊”
廖靜軒笑了笑,接著道“就算是小鄉小民也知,屋梁斷裂的話,就算砸鍋賣鐵,也要及時修補,不然就落得屋毀人亡。更何況北地的水利更是裨益一方軍民,解決了糧草的燃眉之急。若工事修筑得好,可以三十年不必再大修,而獲益的銀兩卻是年年變現的。辛大人,您替陛下代管國庫,不能只算小賬,不計大賬啊”
這一席話,直指辛大人小家子氣,國庫管理,豈可如貔貅守財奴一般,只進不出
而三皇子的這一番話,有理有據,對答如流,再加上他為人偉岸高大,又有與陛下肖似的樣貌,自帶著一股王家血脈的壓迫感。
辛大人被質問得額頭冒汗,連連賠笑稱是。
太子卻是聽得驚疑不定,心內大震。他疑心這些話,都是司徒晟那廝教授給這鄉野皇子的。
不然他一個剛剛回歸的皇子,緣何清楚這么多的國家大事
再看高居上位的陛下,聽了老三的話,也是面露慈父微笑,竟然是太子一直求而不得的贊許
這讓太子的心里頓時泛酸,滿心想的都是,若是這三皇子背后有司徒晟的扶持,就算是個繡花草包,也能裝出一副圣仁皇子的德行了,長此以往,他的國儲之位,豈不是受了威脅
而包括陶家父子的諸位臣子,方才也聽了這三皇子的侃侃而談,一時也是心內一驚。
不知,這位三皇子先前是什么經歷,言談舉止絕非泛泛之輩啊
而且他們也一時有些錯亂,疑心這位三皇子真的早就歸京,就像他說得那樣,在王府靜養,卻洞諳時局變化。
若真是這樣,此人的胸懷城府不容小覷啊
一時間,諸位臣子的心里都紛紛架起了秤砣,將這第一次出現在人前的三皇子放到秤上掂量。
太后人老了,沒有聽清方才下面的臣子之爭,便問一旁的楚琳瑯“他們唧唧呱呱的,都在說什么呢”
楚琳瑯笑著說“在算賬,比誰會過日子呢”
她的這番解釋,卻逗笑了身在主位的皇帝,他問楚琳瑯“依你看,誰的賬算得好啊”
這可不好回答,若是踩了辛大人,難免有給三皇子趾高氣昂,不敬臣子之嫌。
楚琳瑯從來不畏懼這種斷頭送命的題目,只是從容一笑道“奴家這可不知,只是覺得大家都在拼命算賬,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最起碼,這日子過得會越來越紅火。做掌柜的,可是最喜歡手下的伙計管事盡心。甩手掌柜,不就是這么來的”
這一番接地氣的話,再次逗得陛下哈哈大笑。
只是太子,在陛下的笑聲里,臉色愈加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