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剛來倫敦,真不了解報刊出版。別看一本通俗類讀物能賣2、3先令,但其中的利潤真不多。
除了印刷成本與銷售成本,報社也就是勉強度日。看在上次幫你宣傳荒島求生事跡合作愉快的份上,我才能做主多出五百英鎊。”
對此,珀爾一個字都不信。
工業革命后,媒體出版業快速發展。
如今各個商家都會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商家支付的廣告費就足以讓報社盆滿缽滿。
報社先要有吸引人的報道。
人們紛紛購買,讓報紙銷量上去。愿意花錢的商家往往傾向于熱銷報紙,那樣投放的廣告效果更好。
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循環。
巧了
珀爾剛剛做過一回倫敦時報的恩人,但艾倫當著她的面顛倒黑白。
“或許我不懂出版業,但意識清醒。我確定從未懇求貴報社刊登專訪。
上次的專訪是無償采訪,我沒收過費用。激增的報紙銷售額,也沒有一分落到我的口袋里,又從和談起讓你們幫忙宣傳”
珀爾語氣不緊不慢,但用詞非常直白地揭穿艾倫的謊言。
從頭到尾都沒求過倫敦時報辦事。即便她收獲了名氣又如何,誰蹭誰熱度得分清楚了。
如果不是馬龍在登島小隊中,珀爾來到歐洲后不可能一文不取就接受倫敦時報的專訪。
沒有收馬龍的錢,是出于對登島小隊的感謝,也是了解到實習記者的不容易。答應兩人約一頓飯就好,當做朋友間的相互幫助。
有的錢不必不斤斤計較,但倫敦時報不能大言不慚地邀功。
那篇專訪有太多媒體同行想要搶著做,誰求誰,誰該給誰好處更多該分清楚。
“艾倫主編,我相信不選擇貴報社,多的是其他媒體愿意刊登專訪。專訪如此,出書也一樣。”
珀爾毫不在意艾倫的臉色變得僵硬,直接回絕了。
“抱歉了,你能的條件,不是我可以接受的誠意。”
之前客氣提出要求,對方非但沒有給出合理的報價,而不要臉地居功,就別怪她戳破真相。
趁熱打鐵地出版書籍,本來能合則兩利,但艾倫貪心不足蛇吞象,也就沒什么好談的。
珀爾想到旅途中聽聞的各家報社出版社情況。
人們說主編艾倫很會蹭熱度,這是說得沒錯。但沒有說后一段,這人太過自利而不懂雙贏。
艾倫被打了臉,萬萬沒有想到會被回絕得如此徹底。
頓時臉上些掛不住。這次何止沒把人忽悠住,對方把實情給看穿了。
一口氣堵在心頭。
艾倫很快就強硬地挺直身板,他的一通算計被看穿又如何。
好多年了,沒有新人膽敢這樣與他討價還價。給一千三百英鎊還不知足,以為自己是出版社股東嗎
“小伙子我教你一個道理。你瞧得明白也沒用。書寫得再好,人氣再高,要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才有人買賬。”
艾倫語氣嚴厲,一改剛剛的示弱賣慘變為強硬威懾。
“今天,你拒絕了倫敦時報,難道指望其他出版社答應你版稅式稿費
可以明確告訴你,你這樣的新人不管多有名氣,除非是維多利亞女王寫自傳,否則別在倫敦做這樣的白日夢”
末了,艾倫還擠出一個笑容,努力放緩了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