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14
1835年的夏季,歐洲新聞熱度榜上,歐美人少的四十九個理由當仁不讓占有一席之地。
最開始,巴黎人從報紙上獲知“魯濱遜二世”出新書了。
蘭茨先生新書發布的專題采訪中,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
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為什么選擇先出法語版最后選擇與出版人弗蘭索斯皮克合作的契機。
書如其名,記錄一些與令人重傷死亡相關的博物學趣聞。通過讀者們在親近大自然時能夠提升防范意識。
珀爾就以氣步甲蟲的火炮屬性舉例。
而托詞書中內容多是教父母身前所傳授,出這本書是為了紀念海難中死去的人。
有關為什么先出法語版的提問,不必把倫敦時報主編艾倫的唯利是圖寫得太明白。畢竟,書總會出英文版賣到英國,做事要留一些余地。
珀爾提到巴黎新勢力出版社之所以更能打動她,因為這里有令人無法拒絕的黛堡嘉萊巧克力。
塞納河左岸的圣佩爾街,19世紀初開設的這家巧克力店深得法國皇室喜歡。它家的可可豆,在巧克力制作者的手中被混合出了最佳的比例。
選一塊送入嘴,口腔的溫度最適合巧克力融化。
含五秒,等到它的表面稍稍融化。再微微張嘴開,讓空氣入嘴,咀嚼過程中,當兩者充分混合,巧克力的味道與芳香徹底在口中釋放。1
那一瞬,仿佛聞到了可可樹原產地,南美洲熱帶雨林的自然氣息。
仿佛乘坐獨木舟隨波蕩漾在塞納河上,聽到來自西緹島巴黎圣母院的鐘聲響起。聲音直達靈魂,巧克力香也就激蕩著靈魂。
出版人皮克在初次商談合約時,送上了這樣一份巴黎的美味。
珀爾嘗到了令人迷戀的幸福味道,這是在倫敦沒有過的體驗。
她似不經意舉了個例子,曾經也與倫敦時報的主編商談過出版書籍,但很可惜對方沒想到美食誘惑。
她自嘲是被美食蠱惑,才會當場答應皮克簽約。也是感謝皮克作為引路人,為她指路如何前往通向巴黎的眾多美味餐館。
請原諒一個人在在荒島生存兩三年,無法不為巴黎的美食動心,想停留更長一段時間。如此一來,簽約巴黎新勢力出版社,先出版法文版,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本來,英法兩國關注這個新聞的人群快要捋袖子隔空吵起來。
但這個理由一經刊登,讓知道真相的與不知道真相的都陷入短暫的沉默。
談到美食,英國就在法國面前矮了一大截。
比什么比,用炸魚薯條嗎根本打不過,不用走流程,可以直接認輸了。
沉默過后,各種情緒爆發。
巴黎一群人去書攤排隊買書。
倫敦有一群人寄信到「巴黎新勢力出版社」,詢問英文版到底什么時候出
還有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其他國家,要求出多語言版本。
不是人人都會法語,但這個時代對探險博物故事感興趣卻是全球常態。
讀者,買到書就能滿足。
各家媒體不會錯過蹭熱度,報刊雜志上紛紛刊登出對于蘭茨先生新書宣傳詞的花式解讀。
這時,被直接點名的艾倫,在倫敦時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珀爾在新書宣傳采訪中,沒有一字半句表明與艾倫就稿費分配談崩了。
但也直接點名時報主編曾經來談過出書,最終因為這人無法打動自己而作罷。
此話用詞看似模糊,但足夠讓內行人看透真實原因。
倫敦報社出版界有十幾家與珀爾有過接觸,也都清楚為什么不是英文版先出現,就是稿費沒談妥。此次珀爾特意指名艾倫,沒有提其他人,一定是這位主編壓價最過分或者態度最為惡劣。
倫敦時報報社老板率先向艾倫發難,責備他年資漸長卻辦事越發沒分寸。明知珀爾蘭茨熱度正盛,怎么能把一本注定銷量爆火的書籍出版權給弄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