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立刻換槍,拿出了第二把備用槍要再射擊,動作卻沒有杰克遜快。
杰克遜不愧久經戰陣,雖然六七十歲了,沒有等待警衛趕來,他就用手杖將刺殺者快速制伏。
事后,在報紙上登載的公開調查結果,行刺者罹患精神疾病,是否被人利用不得而知。
對于這一結論,愛德蒙與珀爾肯定不信,美國社會也是紛紛質疑。
刺殺案真相,總統先生動了誰的奶酪、國債清零,就讓你的命也清零,第二銀行的投資新方向
世上不乏聰明人。
這些報紙沒有指名道姓幕后真兇,卻是把一些事實羅列了出來。
費城第二銀行握有金融特許權,約等于政府銀行,但實質上是私人所有。
它負責發行聯邦政府的證券發行與投資近二十年,實際上握有聯邦政府的經濟命脈。
杰克遜上臺了,像他這樣第一次競選失敗,索性分裂黨派自創一黨的人,怎么可能讓經濟大權旁若他人之手。
國債清零,讓早就習慣吃大肥肉的第二銀行痛失重要圈錢途徑。
只能轉而去投資各州政府的債券、運河公司與興起的鐵路,但是賺錢的速度與難易程度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
錢難賺了,由金錢帶來的權力也就隨之削弱,誰又甘心坐以待斃。
“謀財害命,這種事真是自古以來了。”
珀爾有充足理由懷疑,費城金融界就是杰克遜刺殺案的幕后黑手。
“彼時彼刻,恰似此時此刻。”
珀爾指出“如果敢刺殺總統在前,豈會不敢火燒華爾街在后。一招比一招狠毒,不同的是杰克遜活下來了。”
這也解釋了紐約證券交易會主席老布洛克曾經提過,總統先生與費城第二銀行的掌權者比德爾不合。
豈止是不合,那絕對是美化措辭。真實情況,應是到了水火不容,甚至你死我亡的地步。
雖然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但從杰克遜總統經歷出發分析,年約七十歲的總統先生性格作風定型,不可能為了什么妥協而改變。
愛德蒙找出了杰克遜任職初期的講話。
“當年,他提出的在經濟金融方面的目標已經達成一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國債清零任務已經完成。連刺殺沒能要他的命,那必是要在卸任前完成另一半目標摧毀第二銀行。”
因此,費城方面不論派誰來華盛頓游說,都不可能說服總統同意將特許證續簽。
“那是白日做夢。”
愛德蒙確定,“之前,杰克遜無法直接對第二銀行下死手,因為二十多年前簽訂的特許證成為第二銀行的護身符。去年,護身符到期,哪有給敵人續命的道理。”
不只不續命,更會斬草除根。
結合匿名信上的提醒要注意金幣與銀幣,或能大膽猜測某一種針對證券投機的政策勢在必行。
銀行券,某種程度相當于私發紙幣。
由各家銀行自主發行,全國的銀行券數量以比德爾控制的第二銀行最盛。
一旦扼殺銀行券肆意流通,規定必須用金子銀子進行交易,受沖擊最猛烈必是第二銀行。
如今,銀行券的使用滲入到方方面面,想要全面禁止使用不可能。
由于今年是杰克遜最后一年在任,明年年初就會換一位新總統上臺,這點時間只能針對某一行業進行有效打擊。
被瞄準的會是哪一方面呢打擊了它,一定會對抑制投機有強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