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眨巴著萌萌的大眼睛,糯聲糯氣地說“大嫂,三妹能買針線嗎”
“三妹想買針線針線家里不是有嗎”
“不是這個針線,是繡花用的,三妹想和梨花姐姐一樣繡花。梨花姐姐說,繡花能換錢,三妹繡了花換了錢,給大嫂買漂亮的珠花。”
徐茵一把抱起她,親了親她軟乎乎的小臉蛋說“哎呀我們三妹好懂事呀可三妹還小,繡花會不會太早了”
三妹被夸得有些羞澀“梨花姐姐就是四歲開始學的。”
“”
徐茵瞬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后來碰到梨花娘,聽她說她家梨花確實是四歲開始拿繡花針,三四年練下來,能繡一些簡單花樣了,拿去繡樓多少能換個幾文錢。還說三妹愿意學,她可以教的。
“姑娘家嘛,有一手好繡藝,到年紀說親也方便,嫁了人接點繡活貼補家用,婆家沒有不喜歡的。”
徐茵聽梨花娘這么說,一時拿不準主意。
依她的思維,四五歲的小女孩兒,正是蹦蹦跳跳撲蝴蝶玩的年紀,拿著針線繡花未免太虐了吧。
可梨花娘的說法放在當下也沒錯姑娘家有門手藝,未來嫁到婆家不用仰人鼻息。
再者說,現代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畫畫、練舞蹈、彈鋼琴,眼下沒這個條件,拿繡花當興趣也未嘗不可。
加上三妹對識字背書興趣不大。
剛開始幾天還能端坐著學幾個,新鮮勁一過,坐不了五分鐘就滑下凳子跑出去喂雞、喂魚了。
農活干得有模有樣,就是不愿意坐下來識字背書。
徐茵這妥妥的學渣潛質啊。
倘若繡花能讓她坐得住,那就學吧
于是,趕集那天,她讓三妹自己挑了一套繡花用的工具以及一些練手的瑕疵布。
回家后,裁了塊淺藍色的麻布,給她做了個小挎包。繡花用的一應物品裝里頭,不怕在路上遺失了。
次日都不用徐茵提醒,小姑娘就背著心愛的小挎包,蹦蹦跳跳地去梨花家學繡花了。
徐茵跟在她后面,目送了一路,心情頗為復雜。
終于理解后世的家長,為什么送一年級的娃開學報到,要駐足張望、動不動拍照留念了。
她現在就有種老母親送孩子上學的感覺。
“英雄兄弟英雄兄弟”
徐茵回頭一看是石峰,他又來給她家送柴了。
說了很多次別再送了,可他們幾個,嘴上應著“好好好”,依然雷打不動天天送。
“你爹娘最近身體好吧”
“好著咧,喝了你讓二郎送來的草藥,這幾天降溫都沒見咳嗽。”
“年紀大了抵抗力弱,早晚記得添衣。還有,草藥也不是萬能的,換季了熬點喝喝預防受寒,關鍵還得靠平時”
徐茵說了些養身小常識。
上個小世界為了茍住小命,關注了不少養身公眾號,睡前看幾篇,擱古代也算半個理論專家了。
石峰邊聽邊點頭,驀地,他一拍額“忘了跟兄弟你說個事。咱們這兒可能又要來一批逃難的人了。早上我去鎮上賣柴聽到的消息。”
“峰哥英雄老弟大事不妙”
這時,石豐年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出大事了同興府暴亂了有人揭竿起義,推倒城門跟那些兵打起來了聽說死了好多人。朝廷派兵來鎮壓,有不少亂民逃東宣府來了,咱們這兒怕是平靜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