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現在口渴,但是沒人給倒水。都忙著捋思路呢。楚清就很想離開,回自己的小窩,喝水,洗涮,摟小寶睡覺。
這會子都有8點多了吧。
“我說”吳村長看到謝先生正微笑望著翻千字文看的小寶,一副“此子必成大器”的表情,就琢磨著看來謝先生是贊同這袁氏的做法的。
于是開口道“各位呀,我覺得袁氏說的法子不錯,該出條文的咱就出條文,該記賬的咱就記賬,一切明明白白的,不用猜來猜去,挺好。”
吳村長一起頭,另外兩個村長也都回過神來。
其實他們在楚清說話的時候就跟著聽明白了,只是這每月伙食費的賬目大伙都還沒計算過。
當初是謝先生提出來,說讀書是苦差事,孩子們得餓不著才能專心讀書,然后制定了這個6斤米30文錢的伙食標準。
謝先生多有學問呀,大伙就都沒認真算計就直接同意了。
謝先生的束脩銀子是三個村一起支付的。這6斤米加30文錢其實就是伙食費。
今天楚清這么一給算賬,這伙食費夠吃啊,不至于餓著的啊,那這些年孩子們咋還時常說沒吃飽哪。
“謝先生啊,”張村長看向謝先生“這袁氏算的賬可對是這些數”
謝先生點頭“沒錯,沒想到袁娘子心算如此的好,比我心里計算的還要細致些。我只算了了個大概。”
聽聽,袁氏變成了袁娘子,這稱呼變了啊,聽著親切了呢。媽呀,不對楚清突然意識到,可不能顯得自己與其他婦人有啥不同啊,人生地不熟的,要謹慎。
“先生過獎了。這都是夫君教的,總得算計著交糧繳稅、衣食住行啥的”。楚清趕緊解釋。
“那俺覺得成”張村長說“要俺說,都不用多交伙食費,一頓飯三兩半的米,就算飯量大,也不會餓著”
這話說得有底氣,因為他自己兒子從沒餓著過,村長的兒子嘛,誰敢不讓吃飽,再說自己兒子多橫啊,會搶會鬧的。
“俺沒意見。”這是李村長。他們村上學的都在蒙班,要是按照剛才的算法,孩子們那是吃不了的吃。
“那中”吳村長拍了下大腿,“既然咱哥幾個都認可這事兒,那就這么辦袁娘子說得送菜月結賬的法子也不錯,你們說呢”
第一條大伙通過了,吳村長就領大伙琢磨第二條。結果是伙也同意。
因為是早上送菜,還能順便后廚,這不就形成了一種變相的監管嘛。
“你們看看這個。”這時候謝先生拿出了那份中午楚清給他的菜單。村長們都識字的,楚清的字又工整,按照現代飯館的菜單格式寫的,一眼就能看明白。
“這每頓都是兩個菜哪”大伙都意外。
“基本每頓都有葷腥”這就更興奮了。
“這么整挺好每頓也就兩種其青菜,花不了幾個錢,孩子們還能吃不同的菜。多出來的銀錢換點肉和油,孩子們每天都沾點葷腥。”
這第二條大伙也通過了。
謝先生又說“袁娘子剛才說的領飯的規矩,我覺得也挺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袁娘子說的方法不僅能可以讓孩子們不爭搶,還成形成良好的秩序,并且還能減少了病從口入的機會。不管何人,干凈整潔都是基本的體面。”
村長們紛紛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