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第一次在村里公開露面是這樣的場面。有這許多功夫都到李村買上東西了。
出村的時候楚清這樣在心里發牢騷。在陌生的世界,除了教小寶說話,楚清在人前基本上是少說話少出錯的原則。
剛才的事情讓楚清心里有些不痛快。誰一大清早被人指著鼻子罵都痛快不了。
楚清憤憤,所以腳步很快,沒注意到身后有個人一路小跑地跟著。都進了李村了,那女人還跟著。小寶拍拍楚清的肩膀,又往后指了指。楚清才看到那個已經小跑得踉踉蹌蹌的婦人。
楚清停下來等她到了身邊,問“你是找我嗎”
“呼,是呢。”那婦人長喘著,應道。
“你緩緩氣再說。”楚清好心道。
“嘻嘻,沒啥事兒。我、我就是想跟你說說話,認識認識你。”那婦人笑著說。
她看著有些單薄,卻有一張圓圓的小臉,因為剛才小跑紅撲撲的,像個小蘋果似的,“我男人是吳百強,你叫我百強家的就成。”
“那你叫什么名字”楚清看她合眼緣,就問。
“我娘家姓張,叫二妮。”可憐見兒的,又是個不配有名字的。
“我去雜貨鋪買點東西,一起嗎”楚清邀請。
“好啊好啊。”兩人邊聊天邊往雜貨鋪走去。有張二妮帶路,楚清省去了打聽的麻煩。
“袁嫂子,不管別人咋說,我謝謝你,這兩天我家秋生都吃飽了,昨天還給我帶回來一碗,有飯有菜,比我家做的好吃。”張二妮語氣很真誠。
“我家秋生14了,在經班算是年歲小的,他昨天回來跟我說,以前她搶不過其他同學,又不好意思搶蒙班的,總是吃不飽,現在能吃飽了,他要以后每天都吃一半,另一半拿回來給我吃呢。”
其實按照古代的稱量計算,一斤是六百克,6斤米按照每月27頓飯來算,每頓就是133克米,煮成米飯就是333克多,大概有3個拳頭那么大,古代的油水少,半大孩子吃掉3個拳頭大的飯其實不算多,完全吃飽不一定,但是絕對餓不著。
張二妮的孩子說要省下一半拿給娘親吃,足見孝心。
“那他還能吃飽嗎”楚清問。
“唉,當然吃不飽。所以我跟他說不用往家帶,但是他不聽,他說上學又不費體力,不用吃太多。”張二妮垂下頭,“孩子是心疼我,怕我餓著。你也知道的,家家都是女人喝稀的,男人喝稠的,能去讀書的孩子才有頓干飯吃。”
楚清聽著,眉頭就皺了起來,因為她看到這兒的人每天都是兩頓飯,要是兩頓都是稀的,這人要餓成什么樣。“家家都這樣嗎怎么會這么窮我看這土地也不少,應該不至于呀。”楚清不由地問了出來。
“原也不至于的,前些年都還好,家家都能有余糧的,”張二妮道“新皇繼位時,趁著內亂東倫國和沃斯國合起伙來攻打咱們,東倫離咱們又近,朝廷年年征兵,繳稅也年年加重,這不就窮了。”
唉,戰爭使得民不聊生啊。
“我看到好多女人都下田了”楚清問。
“是呢。我們家是秋生他爹去當的兵。那我家的地就得我和大點的孩子下田了。”張二妮回道。
“那你下田,不也是當勞力使的還不讓喝點稠的”雖然喝稠的也是照樣吃不飽飯,總比稀的強些吧。楚清有些不解。
“我們這樣的人家,供一個孩子讀書需要舉全家之力,所以秋生爹為了不讓哥兄弟幾個有怨言,每次徭役都是他去,征兵也是。”張二妮聲音苦澀
“征兵銀子給2兩,要是能活著回來,家里還可以免除一些徭役和賦稅,要是回不來,還給5兩撫恤銀子。”
張二妮看楚清在她說話的時候很認真的看著她,感覺受到了尊重,就說得更詳細些“可是他爹不在家,平日里他的活就落在我身上,我也干不完那么多活,其他幾房也要幫著分擔些。他爹臨走前囑咐過我,盡量多干,別讓那幾房說閑話,挺到秋生出息了就好了。”
楚清聽得難過,為這古代的女人們。張二妮看楚清神情低落的樣子,有些不安“你看我,說這些干啥,碎碎叨叨的讓你心煩了。”
說話的功夫也到了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