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秩序沒法保持長久不變,一旦受到外力就開始有失衡的風險,緊接著便開始權力的對抗,而在其中,名義則成為了一項很重的砝碼。
孝和婚書一樣,都只是明面上的大旗,但這桿大旗又十分重要,強者沒握著大旗,還可以從別處找補,而弱者要是被他人搶去這桿大旗,那對方手中的旗幟便會化作弱者無法掙脫的枷鎖,使其任由對方宰割。
韓盈面對濟陰郡守警惕,便是因為她相較于對方權力偏弱,而鄭桑又極其容易送出去這份枷鎖,雖然不至于落到任人窄割的地步吧,但肯定得出點血,提前做好準備防止風險才是硬道理啊
不過現在濟陰郡守這邊麻煩的是后續如何處理,她也不清楚此人是什么身份,有無背景,應對起來著實讓人頭疼,倒是桑弘羊這邊或許能一些幫助,但
他的官路也有點不好說啊。
韓盈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桑弘羊說的含糊,但官營二字其實已經暴露了方向。
漢代國家的財政和皇室的財政是分開收的,農人的人頭稅、田稅,是大司農管的,應用于整個國家,比如某些基建工程,給官員發工資,邊疆守衛將領發糧食,以及最重要的給皇帝修陵墓。
至于而山川林澤,以及商業貿易的稅收之類的,是皇帝的私人收益,用來支撐皇帝的日常生活,養后宮,祭祀和賞賜之類的。
而桑弘羊所提到的重點,便在商業貿易內部的官營作坊,它們有點像后世的國企,但很少涉及民生產業,大多制造的物品會供給宮廷或者官府使用。
不過,由于漢代的官員體系還很粗獷,很多認知和后世不同,比如少府并不是后世認知的內務府,是皇帝的家仆,事實上,少府包括下轄的官員大多都是朝廷正職,而且涉及范圍極其廣泛,宮內宮外無所不包,非常龐大復雜。
只是再屬于朝廷正職,涉及匠人、官營作坊的職位,還是官員是鄙視鏈的底層,畢竟它職權范圍狹窄,不是官,晉升也難,皇帝想要任命個女子個這樣的吏職,而且從事符合和女性相關接生的事情,那其他大臣會有爭議和反對,但肯定會比韓盈想要做縣令、當郡守容易的多。
桑弘羊會這么篤定的說她能升職,也是出于這點。
隸屬于少府名下,那便不用擔心換個縣令說裁女醫和醫屬就裁,未來的道路也清晰起來,而且以桑弘羊的意思來看,他怎么都得讓她在進步一層才能體現他值得追隨的實力,那從縣升到郡,管理一郡的醫屬便是最好的體現。
甚至,對方還會許諾,她持續努力,日后說不定能去長安管理全國的醫屬,好處有很多,那,得到它的代價呢
韓盈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兩個詞。
職權受限和天花板降低。
有她和尚傅在的緣故,醫屬內的女醫并沒有集中在行醫和種植藥材上,她們至少還參與了農業以及基層矛盾調節可一旦固定在官營作坊上,這些事情可能都要被砍掉,畢竟固定職權范圍后想和其它官吏協調就是非常難的事情,這樣一來,醫屬對人口的提升肯定會下降,還會反過來影響醫療行業的發展。
當然,再影響,真鋪開醫屬后,所創造的價值也是巨大的,那第二個問題來了,官營作坊屬于少府,少府同列九卿,往上是三公,往下是尚書,再往下才是太醫令,是國家醫藥的最高官職,以女性局限的身份來說,她拼盡一生,最后的終點可能也就是它了。
理論上來說沒什不好,問題是,漢代沒有后世標準的品階,是以俸祿來看大小,而現階段,太醫令的俸祿只有六百石,頂多是個中等官職。
不過,若真是醫屬能夠全方位鋪開,以其所掌握的權力和創造的價值,主管天下醫藥的太醫令肯定要提升俸祿的,到達兩千石也不是沒可能,但問題是,前期她沒資格做太醫令,肯定要由對方管轄,后期太醫令地位提升的好處,一定會和她韓盈有關系嗎
韓盈覺著,很大可能是沒有。
其他大臣或許會容忍一個女子在縣里為醫曹,在郡里管理一郡的藥作坊,但他們不會允許女子在中央任職偏政事醫官。
這種不允許甚至不需要直接口說,就像韓盈當初直接通過命令女醫們禁止男孩參加考試一樣,給她設置一個最高通向皇后、太后的職位,再將其它藥材儲存、流轉之類的關鍵職位換成男性,直接就能堵死韓盈和后來女性其它的上升通道。
這樣的設想一定會發生,因為龐大的醫療系統必須劃分出不同的職責,而由醫屬創造的價值太高,肯定會有不少人想過來分一杯羹,如此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