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必須要遏制這樣的情況發生。
看著面前的印綬,韓盈一個一個的數了過去,將記憶中,那些身為兒媳而達到醫曹、田曹職位的女吏印綬都挑了出來。
封建古代男尊女卑的形成,除了其它種種原因,還有一點極為重要的,便是行政上的便捷,只需要以家庭為單位,管理住總人口一半的男人,另一半女人也被間接的管理住了。
在人力資源匱乏,溝通成本高昂的古代,這是比較高效的管理方式。
生產力不足,有些政策是就是沒辦法推行,韓盈能做的,只能是順應如今的趨勢,進行最簡單的調整。
把這些受封賞女官吏中幾個是兒媳的女吏的印綬扣留,韓盈鋪開信紙,將選擇改戶改名或者離婚方可繼續為官,否則只能罷官,光給予金銀獎賞的條件寫上,讓她們選擇,再連同其她女官吏的印綬照常分發了下去后,韓盈便開始給長安寫奏書。
理由很多,需要奉養長輩,家庭需要有人撫育子女,一個人沒辦法兼顧家庭和政務,禮儀太過于繁瑣,陰陽相和做為表率總之,就為了一點,嫁人后,丈夫尚在的女子不能出來為官,除非她丈夫死了。
贅婿比照妻子,也是同樣的要求。
一刀切下,肯定會有才華橫溢的女子,就此只能在后宅中消磨一生,但韓盈沒有辦法,因為現在的情況就是要么困住大部分人,能有一小撮能夠出頭,要么,大家一起互相拖死。
二選一,韓盈明白什么是現階段的最優解。
奏書很快上表到了長安,比起來之前無法確定的爭議,這條提議通過的速度快了無數倍。
受限于信息不暢,韓盈和長安的朝臣有著不淺的隔閡,最初開后門的想法是錯誤的,很多人是不能將妻子從家里提出來安插職位的,家里一大攤子事情需要她操持,出來反而是添亂,更不要長期有各種機會見到外男帶來的風險總之,在朝臣眼中,他們認為女子做官,人選多是嫁人之婦,這會撼動他們的權威,為了滿足陛下的要求,他們做了極大的妥協。
這種妥協是極不情愿的,把它斃掉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此刻看韓盈如此提議,頓時覺著他們占了便宜,而后快速通過了它。
收獲這個結果的劉徹也非常滿意,不枉費他讓朝中爭這么一回,還命人帶跑偏了方向,這不,試出了韓盈能看透風險所在,又讓朝臣認為自己贏了。
畢竟,把丈夫尚在的妻子去掉后,如今十八歲沒嫁人的女子能有幾個更不要說還得識字進行體測,本來就沒幾個人不說,這還只是選拔標準,西漢又沒有科考,全靠長官自主挑選推舉,他不想選,又有哪個女子能出頭
就算是真有零星幾個女子出了頭,那也撼動不了主流,湊合著把她當做男人看就是了,反正以前也不是沒有女子出來頂立門戶,如今不過是更進一步而已嘛
“有此一試,朕也不必擔心她日后是否冒進了。”
就像韓盈會順勢試探劉徹一樣,劉徹也會用現有的政事來試探她,畢竟二人不像桑弘羊這樣,從小就是劉徹的班底,品性能力已經摸的很清楚,也不像衛青這般留在長安,即便之前了解不深,現在也有大把的時間去觀察,他能做的,只有用政事去了解韓盈。
很多人嘴上說的和手上做的是兩碼事兒,韓盈真極力促成和反對的事情,才會體現出她的能力、品性,以及真正的利益所在,而這也能夠讓劉徹逐漸確定韓盈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最終要將她用到什么程度。
看過韓盈第二封建議給予官吏妻子、贅婿正式品階認證,妻子三不去,贅婿三必養的法律保障,劉徹嘴角多了幾分笑意
“媳婿同責,女官雖有生育之苦,卻不必承養育之勞,而贅婿也有后嗣可奉養終老,推行無礙,就按這法子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