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只能盡最大限度的保留職位,而后
裁員。
職位高的,能調回原籍的,有秩的,有關系的留下來,剩下那些本來就是不足百石,就是隨時征調,無用時廢除職位的雜吏,無論男女,都只能裁掉。
男吏還好說點,基本上一家人俱全,至少能有兩個成年勞動力,就算是突然斷炊,日子極為難過,也不至于餓死,而女吏就麻煩了,如今社會風氣還是趨于保守狀態,一個女人出來賺錢養家,要頂著很大的壓力,再加上法律規定,她能出來做事,除了一些年齡小的,大多家庭情況就是丈夫死了,上有老下有小,不知道多少張嘴等著她拿米回家下鍋。
在這種情況下,頃刻恢復白身帶來的壓力回彈,伴隨著斷炊極有可能餓死人的未來,能讓人精神瞬間崩潰。
好在,韓盈考慮到了這點,統一為她們保留了點后路。
后勤供應,糧食可以多,但絕對不可以少,所以即便預計水渠要在春汛之前修完,韓盈還是多預備了一些糧食,大頭不能動要入庫,零頭就無所謂了,她將這部分拿出來,給接近六百個男女雜吏每人大約二十五石糧食和一石的鹽。
其次,讓這些被裁員的男女雜吏上司認真寫一份推薦信,項目的表現和能力以及性格都如實描寫,最后再蓋上單位的印章,充做參與過此事的工作證明,倘若日后還有新的招吏機會,她他們都可以拿著這封信去試一試,這份證明或許能為她他們一些被錄用的可能。
韓盈稍很清楚如今證明信的威力,古代最大的問題便是識人成本,倘若不是自己熟知的或者是熟人介紹,那招收吏目員工極其難以確定對方的能力和品性,這些介紹信雖然加蓋印章的出處不高,但怎么也是官府出具的證明,有了它,那成功可能性至少能加個一半,不過
這封信在一開始最有用的,還是要落到男雜吏的頭上,女雜吏能轉換的恐怕不多。
事實也的確如她想的那樣。
這已經被官府驗證過的可用人才,找工作突然容易起來,雜吏做不了,在商人或者某個作坊里當個小管事,繼續維持之前的生活根本不算難,甚至還有些大商人過來撈人,而有些膽子大,心更野,看著本地機會不多的,直接揣著推薦信去了各縣碰運氣。
可惜,即便是這些被辭退的男女雜吏都手握著推薦信,能往武平郡各縣跑博機會的,都是男雜吏,而能被行商或者大商人選中的,也是男雜吏,只有本地的一些作坊招收了少許女雜吏。
這樣的
現象,去除男性商人老板的確會更傾向幾分男雜吏的原因,還有很大原因便是,這些女雜吏在身體素質的確遜色男雜吏,實在是沒辦法一個人到處跑不說,還被家里拖累,或者說,吃的太狠
想看學做飯的兔子的學醫救不了大漢基建嗎請記住的域名
原因深究起來很多,有可能只是短視,比如,哪怕前女雜吏年紀已經大了,也只是去周邊縣城試試,但周圍人還是會攔著她,因為覺著成功的機會太小,還不夠浪費糧食,還是少折騰最好。
而還有一些,便有些殘忍,在這個哪怕是郡內,偶爾還是要用暴力才能解決紛爭的時代,年輕的、還能生育,又沒有反抗能力的女人,本身就是行走的金子,不論是父家、夫家、還是外人。
外界也出門不必多說,而家里也不安全,過往的工作甚至成了女雜吏能料理家事的證明,父家夫家都有可能在想著怎么將她賣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