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刺殺之后,劉徹便開始逐步疏遠侍中,但在這之前,侍中,包括東方朔這位太中太夫的行動和話語極為自在,見他這么過來,也不惱,反而饒有興致地問道
“喔什么喜事要恭賀朕”
東方朔將卷起來的紙張攤開,遞至劉徹面前,笑道
“陛下您一看便知。”
東方朔賣官司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劉徹看公文正看著有點煩呢,索性接過來這輕飄飄的紙張,大致瀏覽起來。
對于劉徹來說,他看到的,聽到的贊美,相較于后面的帝王,顯然是比較少的。
畢竟現在的造紙技術還不如唐宋明清發達,官吏們還在使用竹簡作為文書載體,平日里都在想如何言簡意賅地寫文書,一卷沉重的竹簡,能寫完此次的政務就已經很不錯了,哪里還有空閑拍一大堆馬屁呢
更不要說如今帝制還沒發展到那么離譜的境地,有父輩余蔭,又或者有傳承的大儒自持身份,對皇帝要求以禮相待,更不會這么雖然看上去很委婉,但又的確將皇帝比勝堯禹的夸贊。
這太佞幸媚上了
可換身份低微的顧遲,又是以農戶的角度來寫,那這樣的吹捧,又的確極為合適,而看到這份頗有心機頌文的劉徹,也不免露出了笑意。
喜好夸贊這種事情,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免俗啊
尤其是以情感取勝的文章,最重要的便是內容能讓觀者共情,認可文章的內容,而如今的天下,前有韓盈治理黃河水患,并與眾官吏一起推廣各種耕種技巧,新糧種,后有衛青出擊,斬殺兩萬匈奴,奪千里土地,復秦時舊地,再加上其他零碎的功績,文治武功哪一樣都不缺,如何不讓劉徹認可這賦文呢
認可,那劉徹更不是一般的開心了。
“竟是這樣的喜事”
被公文帶來的煩躁一掃而空,劉徹翻來覆去,
將這不過千余字的文章看了好幾遍,這才戀戀不舍地將紙放在案幾上,抬頭笑著問道
“東方朔,你從何處拿來的這篇賦文”
“此為前顧侍御史之子顧遲于京醫院所做,被明公看到,便拿去太學講述,又被郭侍中偶得,我今日見他觀看,便拿于陛下。”
東方朔將整個事情脈絡大致說了出來,而后又頗為遺憾地開口
“我聽聞此子有個隱疾,不能見男子胡須,見之手腳癱軟,不能言語,無法與正常男子長久相處,陛下大約是不能賞賜此人為官了。”
怎么還有這種毛病
劉徹眼中多了幾分疑惑“世上還有此等隱疾”
“臣聽聞,有人小時被蛇所咬傷,記憶深刻,大時哪怕遇到繩子,也會感到害怕。”
雖是再說一件奇事兒,但東方朔并沒有認為它不會存在,是一種矯情,而是用生活中更好理解的例子解釋起來
“或許此子小時也經歷了類似的事情,才有這種古怪的隱疾”
相較于不能見男人胡子這種無法理解的情況,被蛇咬后,害怕遇蛇和遇到相同外形的物品而產生害怕,都在劉徹的理解范圍之內,而他目前可用的極多,并不缺少這么一個顧遲,既然他有隱疾,不適合為官,那雖有幾分遺憾,卻也不必強求,只不過
他既然有隱疾,這賦文怎么寫的又怎么被明公拿去在太學講了
有點奇怪。
有疑問,劉徹也沒藏著,下午韓盈過來匯報的時候,他就直接問了。
“韓盈,你可認識顧遲”
韓盈其實已經想到此文章有可能傳到陛下手中,但這么快還是有些超出想象,她有些頭疼要如何解釋自己與顧遲的關系,遲疑片刻,含糊不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