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慶郭承而言,身為太中大夫的東方朔,無疑是一個很奇特的人。
他才華雖高,卻生性詼諧滑稽,甚至屢為驚人之舉,早年于陛下的自薦,他整整寫了三千篇竹簡,讓陛下看了兩個月才看完,可倘若有大才,那陛下如此認真看完,肯定會給予要職,但結果只讓東方朔待詔金馬門。
這就有些讓人無法理解,陛下為何會花那么長時間,把那份自薦全部看完
高慶和郭承不知那份自薦的內容,鑒于多年與東方朔相處得知的品性,姑且認為那份自薦寫得很有意思吧,而自薦后的事情也的確讓大家覺著很符合這條猜測,畢竟正常人哪會去恐嚇侏儒
不得不說,正是這些看起來不像是正常人能干的事情,才讓東方朔從一眾人中脫穎而出,但缺點也很明顯,由于他行事過于荒唐,陛下顯然將東方朔定位在了詼諧直諫的近臣身份上。
這與東方朔本人想成為能夠被陛下托以政務的重臣身份相差甚遠,可他就是這種難以改變的詼諧性格,也因此無法改變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形象與定位,也算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仕圖的略微不順,并不影響東方朔本人日常,他大大咧咧地在郭承面前一站,對方遲疑片刻,就將紙張遞了過來
“是明公最近于太學新講的一篇賦文。”
“奧。”
東方朔挑了挑眉,伸手接過來賦文,邊快速瀏覽,邊道“這賦文與往常還真是大不相同,竟能引得你們兩位都看到了”
郭承不知如何應答,只能敷衍地回道“也是湊巧,我們二人都與太學有些關系。”
口口相傳的時代,在有階級或者行業壁壘的情況下,幾年消息都有可能傳不過去,可在同個行業內,個體又有往上傳的打算,那在總人口也就是二三十萬的長安城內將消息傳到皇宮內部,還真不算多難。
東方朔也明白這點,他微微頷首,目光卻一直在紙張上不曾離開
“原來如此,這賦文還真有意思,是哪位不太像是大儒所做”
一篇文章是否優秀,有時候并不看它有多少奇詞僻字,而是道理是否深刻,又或者情感能否引發共鳴,這篇賦文言辭簡單,可情感上卻足夠真摯,恐怕是民間賢良所為,只是后面的醫師內容,卻又迅速讓東方朔推翻了自己的猜測。
韓尚院她們來的這點時間,還不夠認識一位有如此才華,愿意這么吹贊揚陛下,還順帶著把女醫事跡填上去的賢良。
高慶只從兒子口中知道,這賦文不是明公所寫,但究竟是誰所做,那就不清楚了,面對東方朔的詢問,他只能搖了搖頭,而一旁直接與荊博士接觸的郭承就不同了,明公并未隱瞞這是他從京醫院看診時抄錄而來的文章,寫的人他也見過。
“據說是從京醫院的文書手中所得,那人名為顧遲,據說是前顧侍御史的長子。”
“是他”
東方朔極為博聞廣識。
這不
僅源于他在回答陛下種種問題上都能答上來,還源于自己本身就很擅長記憶,尤其是之前顧琬的事情鬧得還不小,聽吃了瓜一耳朵的東方朔,自然還記得此人的情況。
他又掃了一遍文章,捋了捋胡須,臉上的笑意更大了起來,他將紙張一卷,握在手中,混不吝地開口
“郭兄,這賦文我先借用一番,翌日還你”
說著,東方朔便轉身朝陛下所在的殿內走去。
“哎哎”
郭承真沒想到東方朔能直接上手拿走,他瞪大眼睛,叫了兩聲,看對方走的方向,很快意識到他要干什么,隨即無奈地閉上了嘴。
這東方朔怎么就這么膽大妄為呢
膽大妄為的東方朔來到了劉徹面前,他笑嘻嘻地行了個禮,道
“陛下,臣有件大喜之事要恭賀您啊”
對于內臣,劉徹的態度頗為隨便,除了一些必要的禮節,其它都可以省略,省略到什么地步呢,后來有位侍中馬何羅就因職務之便,獲得了刺殺劉徹的機會,直至進入寢室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