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大喜,“真的嗎那太好了,我明日就去買了繡線回來”
“這有啥真的假的,”馮氏轉頭對周氏說道,“若大嫂想學,我也教。”
周氏搖頭,“我這雙手粗得跟磨刀石似的,可別把絲線給磨糙了。”
“這個好辦,用豬胰油抹抹就成了,我房里就有,也是三柱這次買回來的,不貴,就兩文錢一盒,不然我這手也做不了繡活。”
馮氏邊說邊把手遞給周氏看。
春梅和春秀從吳氏房里走了出來,“三嬸,我們也想跟您學繡花”
春梅今年十二歲,是周氏的女兒,春秀今年十歲,是劉氏的女兒。
兩個小姑娘是被吳氏催著出來的,吳氏邊催邊罵,兩個傻丫頭,這可是繡花手藝,要是學會了,將來嫁去婆家,腰板子都能挺直不少。
馮氏一聽,自然不含糊,大手一揮道,“教教教,全都教全都教,明日讓春燕和春草也跟兩個姐姐一起學起來”
此時窩在炕上玩著翻繩的春燕和春草,并不知道,從明日開始,她們“吃喝玩樂”的小日子就要結束了。
今日的溫度又往下降了些,也是,這都進入臘月了,不凍人才不正常呢。
此時已近申時,街面上的行人少了不少。
文堂書肆里。
高掌柜正翻著日歷,細數著書院放假的日子。
他們書肆的生意大都依著書院里的學子,等書院放假了,肯定會清冷上不少,高掌柜準備趁著這個空檔,把庫房里的貨好好盤點一番。
店伙計也沒閑著,去后堂拿了掃帚后,就準備去店門口掃上一掃,這是每日店鋪打烊前必做的事。
所以當林三柱看到這一幕時,不免有些慶幸,幸好今日碼頭早些收工,否則等關了店門,自己就的得等明日再來了。
看到林三柱,高掌柜有些驚訝,他還以為上次的硯臺價格,讓這人望而卻步了呢,沒想到人家又來了。
只是,不知今日過來,是不是來買硯臺的。
林三柱掏啊掏,今早出門前,他就把兩吊錢放在了身上,擔心扛麻袋時會不小心掉了出來,他還特地用布帶纏了,所以這會兒拿著比較費勁。
“掌柜,上次那個巴掌大的硯臺還在嗎”
終于掏出錢袋的林三柱,心里有些忐忑,可別自己好不容易攢夠了兩百文,結果兩百文的硯臺飛了。
那日他可是問過了,剩下的那些硯臺,就沒有一個不超過兩百文的。
啥叫巴掌大的硯臺,高掌柜忍不住想笑,明明是思州石硯好嘛。
高掌柜不知道的是,一塊巴掌大的石頭居然要賣兩百文的這件事,早已在林三柱心里深深烙了印,對他來說,這幾日自己扛的哪里是麻袋啊,明明是硯臺好嗎。
買好了硯臺,林三柱并沒急著回家,離牛車回村還有半個來時辰,他想趁著這個時間,抓緊去肉攤買點豬肉和大骨頭,還有那炒花生和炒瓜子,林三柱也準備稱上一些。
這天陰沉的厲害,說不定明日就有大雪下來,到時被封堵了路,要想再來鎮上,就不知道是啥時候了。
這樣想著,林三柱又多買了兩條魚,再過幾日就是全族宴了,屆時總要有一兩道上的了臺面的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