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手腳并用,很快爬了上去,而后立馬把包袱往邊上一丟,算是霸住了兩個位置,“大嫂二嫂快點上來,我給你們占好位置了”
都是做慣農活的人,周氏和劉氏手腳也很麻利,攀住車沿后,提腿就跨了上去。
“大嫂,你坐中間。”
“對,大嫂你就坐中間吧。”
馮氏和劉氏把中間的位置讓給了周氏,她們大嫂身上可揣著銀子呢,還是坐中間穩妥些。
看到這一幕,同坐牛車上的幾個大娘,簡直對吳氏羨慕的不行。
她們實在想不明白,怎么人家幾個兒媳就相處的這么融洽,而她們家的那幾個,就跟烏眼雞似的,動不動就掐架,動不動就掐架,唉,真是煩都煩死了。
因地上還有雪積著,林冬不敢把牛車趕的太快,是以,原本一個多時辰就能到的路,足足比平時晚了半個時辰。
見時間不早了,眾人也沒墨跡,約好了牛車回村的時間后,就各往各處,紛紛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橫溪鎮收繡品的鋪子一直都是那幾家,位于昌平街的千花繡坊和蘭桂繡坊,還有就是福云街上的金氏繡坊和胭脂閣。
周氏和劉氏對這一門不怎么在行,自然都跟著馮氏走了。
馮氏也沒耽擱,直接帶兩人去了金氏繡坊。
以前她在娘家時,做的繡品就是送到這里賣的,這家掌柜給的價錢還是挺公道的。
進入店堂,里頭的場景倒是出乎了周氏和劉氏的意料。
只見柜臺前頭排著十來名手拿繡品的婦人,而在柜臺的后頭,有一個四十多歲的掌柜坐在那里,在他的左右兩邊,各站著一名店伙計。
周氏看到,排在最前頭的綠衣婦人把手里的繡品遞了過去,掌柜接過后仔細看了,而后點頭便遞給身旁的店伙計,見狀,另一名店伙計忙拉開抽屜,抓出銅板一一數給綠衣婦人。
也有繡品沒被收下的,周氏看到,那名婦人拿回自己的繡品后,滿臉的落寞。
把這一幕看進眼里的周氏,不禁捏緊了手里的包袱,包袱里頭,有她打的三十六根絡子。
而排在她身后的劉氏也是忐忑的不行,不停在心里念佛,保佑保佑,保佑自己繡的兩個荷包能被掌柜看上眼。
很快就輪到了周氏。
大概是太緊張的緣故,周氏抖著的手怎么也沒把包袱解開,見狀,馮氏忙走上前幫忙,三兩下打開包袱后,攤開,里頭的幾十根絡子就都露了出來。
金掌柜拿起一根仔細瞧,周氏心提到了嗓子眼,而后隨著金掌柜的拿起放下拿起放下,周氏的心也跟著上下起伏。
最后,金掌柜把絡子往伙計那邊一推,周氏不敢相信,忙朝馮氏看去。
馮氏笑著朝她點頭,周氏頓時熱淚盈眶。
絡子三根一文錢,店伙計數了十二文遞了過來,周氏接過后,把手捏的緊緊的。
周氏之后輪到劉氏,見金掌柜也點頭收下她的荷包后,劉氏頓時松了口氣。
荷包五文錢一只,店伙計數給劉氏十文。
等馮氏把鞋墊遞給金掌柜時,后頭已沒候著的人了,六雙鞋墊繡的全是鴛鴦戲水的花樣,粉綠色的荷葉,煙紅色的荷花,一對鴛鴦在碧波中嬉戲。
金掌柜滿意的點點頭,不錯不錯,雖繡功尋常,可配色極佳,送到府城,肯定好賣。
金掌柜把鞋墊遞給一旁的伙計,“就按八文一雙,全都收了吧。”
懸著心的馮氏,終于把心收回到了肚子里。
剛剛她一直就在擔心,生怕自己的繡活不被金掌柜看上,真要是這樣,她一個當刺繡師傅的,哪還有臉,面對一眾“徒弟”啊。
幸好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