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先前一樣,后院的幾棵柿子樹上,依舊會留一些柿子下來,等它們熟了,林大柱和林二柱就會挑著去鎮上賣。
到了十一月,兄弟三人又去了一趟縣城,除了賣柿餅,還要置辦林遠楓成親的東西。
俞掌柜早就在店里盼著了,看到兄弟三人過來,自是喜不自勝,這兩年,靠著“吉祥如意餅”的生意,他家其他糕餅的銷量都好上了不少。
說實話,若不是擔心貨源不穩定,俞掌柜這邊早就應下好多想提前預定“吉祥如意餅”的客人了。
這次俞掌柜并沒讓林三柱他們把貨送到鋪子里,而是自己叫了車馬,直接把客棧里的柿餅全拉到了自己家里。
之所以要這樣做,還是防著被其他糕餅鋪子的掌柜瞧見,若是讓他們知道了貨的來源,那么明年他的“吉祥如意餅”,說不定就要到別的鋪子里了。
今年柿餅的賣價,每斤往上提了三文,原本林大柱他們也沒想加價的,可這次雇馬車的費用漲了二十文,既然成本上去了,賣價自然也要跟著往上漲了。
俞掌柜哪有二話,要他說,這兄弟三人也算是實誠之人,否則像這種獨門生意,誰不是狠了心的往上漲價啊。
稱了貨,結了賬,六百多斤的柿餅,一共收了二十一兩銀子。
和俞掌柜告辭后,兄弟三人就開始了各種采買,林遠楓的婚期就定在這個月,離現在只有十來天的時間門了,所以不管是酒席上的,還是新房里的東西,都該準備起來才是。
因要買的東西太多,擔心幾個兒子會有遺漏,吳氏和老林頭特地讓大孫子把需買的物什都一一寫到了紙上。
如今這個家里,林遠楓是除林遠秋外,識字最多的人,平時一有空閑,他也常會提筆照著書本練上一會兒字,所以好些字林遠楓都是會寫的。
而家里其他人,除了老林頭夫妻倆,或多或少都是識得一些字的,不說大家不時會跟著林遠楓學上一會兒。就是周氏她們妯娌三個,繡了這么久的字,哪怕是豬頭,都能把這些字給認明白了。
這話是她們婆婆說的,雖被說成了豬頭,可妯娌三人一直都挺認同婆婆話的。
在妯娌三人看來,婆婆走過的橋比她們走過的路還多,所以多聽婆婆的意見,肯定是不會錯的。
就像此時,吳氏與周氏說起了大孫女春梅的親事,依吳氏的想法,那就是不用太急著說親,春梅雖已經十五,可她是臘月里的生辰,月份小著呢,家里大可以慢慢尋摸,一定要找個踏實會過日子的孫女婿才行。
其實吳氏還沒說的是,等到了明年,小孫子大概率會去參加府試,屆時若有幸考中了童生的話,那么大孫女的婆家,說不定還可以往條件稍微好一些的人家去挑。
姑娘家嫁人是關乎終身的大事,她這個當奶的,總希望孫女能找個好一些的人家。
雖這是吳氏心里的想法,可妯娌三人也都明白婆婆的意思。
不過劉氏和馮氏只在一旁聽著,并沒有插嘴,畢竟春梅是大嫂的閨女,她們可不好亂給主意。
只是劉氏和馮氏覺得,若換作是她們,肯定愿意再等等,反正女孩子十六歲說親事也不是沒有,鎮上好些人家的閨女,不都是及笄之后才開始說親的嗎。
周氏有些猶豫,心里還是擔心會把女兒耽擱成老姑娘的。
可一想到自她嫁到林家來后,還從未見婆婆拿錯主意過,再說憑小侄子才八歲就能考中縣試的本事,明年能考過府試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想到這里,周氏沒再猶豫,點頭應承了下來。
而春梅,壓根就沒往自己的親事上多想,要她說,如今這樣的日子多好啊,若是可以的話,她恨不得一輩子都待在娘家不嫁人才好呢。
等兄弟三人從縣城把辦喜宴所需的東西都采辦回來后,周氏和劉氏,還有馮氏都暫停了手中的繡活,開始著手準備起林遠楓成親的事宜來。
不過在此之前,老林頭和吳氏決定先把家里的這批繡活給賣了。
過幾日家里來來往往的人肯定多,屆時若不小心被人過了眼去,說不得就得前功盡棄。
知道繡活很快就要換成銀子,馮氏幾人自然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