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每日一百五十文的房錢讓林三柱實在肉疼,可他也知道,這些銀錢是不能省的。
再說貴有貴的道理,比起那些須得走上小半個時辰才能到考棚的便宜客棧,林三柱寧愿多花些銀子,也好讓兒子少些奔波。
今日趕了這么多路,眾人都有些疲累,想到明日報名還得忙上大半天,是以等吃了晚飯,大家就都回房歇下了。
第二日,一行人早早就去了府衙,今日正是報名人數最多的時候,不早些過去,說不定還要輪到明日去。
等到了府衙,果然已有好多學子在排隊候著了,幾人也沒耽擱,很快就加入到了其中。
林遠秋發現,今日來報名府試的學子,在平均年紀上,明顯要比報考縣試時的大上許多。他甚至看到,還有好多個頭發花白的老者也排在隊伍里。
這讓林遠秋,不由想起蘇洵說過的那句“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話來,再結合此刻自己看到的場景,足可見科舉考試的難度了。
和報考縣試差不多的流程,先是具結書,然后填表單,再由書吏填寫浮票。
林遠秋看到,在自己的相貌特征那一欄,依舊寫著身小,面形圓,面色白,無須。
從府城回來后,林遠秋就全心投入到了備考之中,特別加量了雜文和策論的練習。
對于這次府試,林遠秋也不去多想自己到底有幾成的把握,他只要做到不負所學就成。
江州府共有七個縣,那日報名,林遠秋就聽有人大致估算了此次府試的報考人數,按每個縣兩百多人計算,那么七個縣就有一千四百多人。
和縣試一樣,府試的錄取名額也是五十人,等同于近三十名學子里面取中一個,這難度絕對不亞于前世的國考。
今年三門亭這邊的幾家私塾,包括長亭書院在內,共有一百二十九名學子參加府試,而這些人里面,并沒有林文延、林文慶,還有林文進堂兄弟三人,因為不久前的縣試,他們三人雖有報名參加,可并無一人中榜。
這讓一心盼著好消息的林金財和金氏,還有林全河他們都失望不已。
也真正體會到了試舉的不易。
這幾日,林金財正琢磨著要不要把大孫子和二孫子轉到族學來念書,畢竟,在他的認知里,二弟家的小孫子之所以能考中縣試,肯定跟王夫子的教學本事脫不開關系。
文延和文慶這都連著兩回沒考中了,他總要試試別的法子才行。
原本在林金財看來,憑自家大孫子、二孫子在鎮上跟著秀才夫子讀書多年,那考試啥的肯定都是捷報頻傳的,可現下,唉
對于老伴的想法,金氏頭搖成了撥浪鼓,至于拒絕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哪有人念書往回念的道理,若是轉到族學,你讓文延和文慶怎么好意思”
顯然林全河林全江,還有張氏她們,也都和金氏一樣的想法。
少數服從多數,林金財的打算也只能泡了湯。
大半個月的時間轉眼就過去,在忙碌的復習中,很快就迎來了考府試的日子。
為了能多些適應的時間,和先前考縣試時一樣,林遠秋他們早在七天前就到了江州府。
而這幾日,除了下樓吃飯,林遠秋基本沒外出過,都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在林遠秋看來,越臨近考試越是不能放松。
為了不影響孩子看書,白天的時候,林三柱都沒待在客房里,除了到樓下大堂和其他陪考的家人聊天之外,他還會去街市上轉一轉,等看到好些鋪子里都有書套賣后,林三柱的心里說不上是什么感覺,是自豪還是無奈
應該都有吧,畢竟看到自家兒子想出的好點子能被大家認可,他這個當爹的哪有不驕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