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如今他倆寫出的策文,不會再如先前那般只浮與表面,和空洞無物了。
這就是有了實質性積累的緣故。
兩人也試著參照闈墨制義上的一道道論題,寫出一篇篇自己的策文。
結果發現,不但能快速確定好主題,且在謀篇布局和細節填充上,都不再似以往那般費勁。
這讓林遠秋和周子旭欣喜不已。
看來只要辛苦付出了,總會有收獲的。
想到自己書箱里的那些畫作,林遠秋特地抽空去了小胡掌柜那兒一趟。
接下來自己可有一段時間要忙,所以趁著這會兒還有時間,他得把畫好的畫給人家送過去才行。
自小胡掌柜鋪子里的炕屏花樣賣出名氣后,這兩年,林遠秋接到的訂單中,有一大半都是四聯幅的炕屏。
雖一開始在繡布上作畫沒紙上流暢,可畫的次數多了,熟能生巧,再畫起來就習慣了不少。
且比起四尺對開的菩薩畫像,三尺單條的屏條要小上許多,尺寸小了,畫起來自然就省時多了。
所以二十兩一副的炕屏花樣,有時只花兩個時辰,林遠秋就能畫出一套。
也所以,這兩年下來,林遠秋論語書里的銀票又夾了不少。
而那些零零散散的小面額,林遠秋也已把它們換成十幾張五十兩到一百兩的銀票了。
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都說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
每次只要打開論語書,林遠秋就會感到莫名的安心。
今年鄉試的時間依舊定在八月初九這日。
從七月初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學生離開府學前往了郡城。
有幾個甚至才六月底的時候就出發了,之所以要提前這么多,自然是為了能早些住進好客棧的緣故。
今年參加鄉試的考生比三年前要多出不少,人數多了,客房肯定緊張,別到時只能住到離貢院很遠的客棧。
顯然林三柱和周興也是這么想的。
特別是林三柱,想起上回自己和狗子兩人只能賃房子住。
且因著單獨居住,擔心會錯過與考試相關的有用消息,是以林三柱還會時不時去客棧大堂打探。
不但費時還費力。
所以這次他們無論如何都得早些過去才行。
是以,七月才過了六天,林三柱和周興就從橫溪鎮過來了,到了府城后也沒耽擱,第二日一早,一行人就乘著馬車出發郡城去了。
林遠秋總覺得自家老爹有些不對勁,怎么好像比先前更和周叔有話聊了。且周叔偷偷朝他打量的幾眼,自己可是都有看到呢,所以這兩人不會有啥事瞞著他吧。
林遠秋不知道的是,這兩人從橫溪鎮過來的路上就把他的親事聊得八字有一撇了,至于另外一捺,林三柱準備等考好了鄉試,再讓自家狗子拿主意拍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