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那句話,合眼緣排第一位,否則就算高門大戶又如何。何況林遠秋有自知之明,莫說他只是一個小小秀才,就是已考中了舉人,也不一定是高門大戶的菜。
遠的不說,就自己在府學里的幾十個秀才同窗,他還真沒聽說過,有哪個農家出身的娶了官家千金為妻。
而那些岳家門戶高的,人家本身家世也不差,這就是時下人最是講究的門當戶對。
高娶低嫁的情況也不是一點都沒有,就比如教經義的汪教諭,他的妻子就是知府家的庶女。
而汪教諭自己,正兒八經的農家子弟出身。
只不過,聽說汪教諭的日子并不好過。
原因還是當媳婦的瞧不起農人出身的公婆,時常甩臉色給他們看的緣故。
而汪教諭的父母,哪里受得了這個氣啊,再怎么說他們都是舉人老爺的爹娘呢。再說他們辛辛苦苦供著兒子念書考功名,到頭來還要看兒媳婦的臉色,心里怎么可能想得通。于是家里基本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每次都鬧得跟唱大戲似的。
至于汪教諭,常常是敢怒不敢言,否則他妻子立馬會搬出當四品知府的爹。
“昨日婆媳兩個又大鬧了一場,那汪教諭第一次罵了妻子,這不,今兒個一大早,他妻子就收拾了包袱回娘家去了。”一胖臉男子邊搖著折扇,邊笑著說道。
而他的話剛落音,坐在隔壁茶桌的幾個就哈哈大笑了起來。
看著不遠處侃侃而談的幾位茶客,林遠秋和周子旭忍不住相互看了一眼,心里已經下了決定。那就是以后若是要買房子的話,要多挑挑鄰居,像那些喜歡學舌或八卦的盡量要遠離,不然像汪教諭這樣,家里有些啥事都被人家趴在墻頭上看,而后又當成笑話似的傳得到處都是,到時可就丟大臉了。
再想到今日早上汪教諭臉上的抓痕,林遠秋和周子旭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這哪是知府家的千金啊,恐怕市井潑婦也不過如此吧。
都說娶妻娶賢,所以林遠秋和周子旭覺得,要擦亮眼睛的可不止買房子的事。
收拾好筆墨,三人出了八方茶樓。
鄉試在即,林遠秋和周子旭準備把心思全都放在認真溫習上,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們就暫時不過來這邊了。
這兩年,在茶樓里收集信息的事,林遠秋和周子旭一直沒有停止過。
有時隔上一日,有時每日都來,而那些被兩人仔細分類后再記錄在冊的資料,足足有二十多本。
這其中,包括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官辦等等等等。
這也讓周子旭吃驚不小,當初他只是覺得碼頭這邊外地客商絡繹不絕,肯定能聽到好些自己不知道的事,可涉及面會這么廣,卻是他怎么也沒預料到的。
林遠秋同樣驚訝,也特別因為商賈們時去時來、來去不定的性質,有好些旁人不敢多議論的話題,在八方茶樓這邊,他們也時常能聽到。
畢竟都是些卸了貨或者裝了貨起錨就走的行商,等下回再過來時,也不知是什么時候了。
所以有些事說了就說了,再想找說此話的人,上哪兒去找啊。
再說,大家相互之間都是有默契的,話題從茶樓開始亦在茶樓結束,出了這道門,除了各奔東西,剩下的就是一問三不知了。
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林遠秋和周子旭除時事外,還聽到了不少官員的秘辛。
包括后院的,還有族中子弟仗勢欺人的,甚至連朝中站隊的事也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這讓林遠秋和周子旭佩服的同時,也對商賈們的本事有了更新的認知。
整理好了資料,接下來當然是背誦了。
幾乎每天早晨,等兩人從跑馬場練過騎射回來后,就會捧起冊子一遍又一遍的記讀。
而背誦時,兩人也從不“厚此薄彼”,但凡記錄在冊的資料,不論是屯田的,還是水利的,亦或是旱澇、工程、運輸、官辦等等這些,全都一五一十的背了下來。
兩人的宗旨都是,不管能不能用到,反正把這些訊息存在腦子里以備不時之需,就肯定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