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遇拿出這幾日自己羅列出來的策問題目,讓林遠秋就照著這些練寫。
殿試當日的策題由圣上所出,圣上的性子誰都琢磨不透,自然也沒人能估摸出屆時的策問題目來。
秦遇只叮囑林遠秋,不管是何種題目,書寫時切不可過甚其辭、坐而論道。
其實秦遇也知道自己是白叮囑一場了,他這個弟子寫的文章最是樸實不浮夸,所以在這點上,自己倒沒啥可不放心的。
“接下來的路可要靠你自己走,在為官之道上,為師能教你的并不多。”
不出意外,殿試之后,他這個弟子就算正式步入仕途了。
秦遇覺得,自己安于一隅的性子,肯定不適合剛進入官場正富有沖勁的年輕人。
不過該有的叮囑卻是不能少的,秦遇肅聲,“臣事君以忠,圣上年邁,幾位皇子又各懷心思,私下更是收攏了不少朝臣,汝切記不可參與其中,可知”
林遠秋端立下首,“弟子知曉。”
仆人換了茶水,而后又端了糕點過來。
秦遇讓林遠秋跟著自己來到偏閣坐下,很快輕聲說起了朝中之事。
說是朝中之事,其實說的最多的還是朝中的官員,包括他們的姓名、職務,以及派系。
林遠秋不知道老師為何會突然和自己說這些,不過這些內容對自己實在太有用了,此時的他恨不得拿出紙筆,好把老師說的這些話,一字一句的都記錄下來。
很快,林遠秋就聽到了工部侍郎呂淮的名字,真沒想到他竟是大皇子的人。
林遠秋不由慶幸,幸好周家與他交情不深,且如今還斷了來往。
從龍之功這個飯碗有多難端,讀過好多歷史書的林遠秋當然知道。
所以像這種拉幫結派的事,他是絕對會遠離的。
見林遠秋目光清明,秦遇十分欣慰,自己弟子的這份清醒通透的心性,最是難得。
這樣想著,秦遇就很快記起前幾日的事來。
自會試放榜后,就有同僚過來跟他打探遠秋的親事,在聽到并未定下親事后,同僚就透露出想幫著說親的想法。
秦遇當時并沒應下,只推脫說孩子的親事自有其父母操心,他好好的做個自在翁不是挺好,做啥非要攬這事上身,別到時小夫妻日子過得不圓滿,自己還要落下埋怨。
秦遇之所以會這樣說,也是因為心里早就知道對方是替誰來問親事的,不說劉尚書想說的是自家庶女,就是沖著他是二皇子的岳家,秦遇都不可能應下這門親事。
不過秦遇也知道,如今遠秋已有十九,說親是遲早的事。
而照現下這個情形,往后過來詢問親事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所以到底該如何劃算,總要心里有個章程才好。
想到這里,秦遇忍不住開口,“老夫問你,你的親事是怎樣打算的”
親事
林遠秋一愣,他沒想到老師會突然提起這個。
自己是怎樣打算的林遠秋想了想,突然發現,自從自己和家里說好晚幾年再說親事后,就一直沒去想這件事了。
見林遠秋一時愣怔的模樣,就知道這小子定沒去想過這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