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上的十幾天時間里,馮氏她們就做了不少書簽出來,加之定下要搬到京城后,還有一批繡活就沒再送到高掌柜那里了,所以到目前為止,成品書簽已有二百多支。也所以,林遠秋就想著,要不要把做好的書簽拿到墨林軒去試賣看看。
如今家里有店鋪兩間,其中一間買下來后就賃了出去。
之所以會想到把書簽放在墨林軒去賣,也是因為那條街上不但有書肆,還有賣畫紙的店鋪,有這樣的同類商品賣著,肯定會把書簽的生意帶動起來。
聽林遠秋這就準備把繡活買賣做起來后,在場眾人是既興奮又擔心。
會興奮,自然是因為要開始掙銀子了,有了銀錢才能保證全家人在這里衣食無憂。
至于擔心,當然是怕繡品會賣不出去。以前把繡品送到高掌柜那里就啥事不用管了,沒有經營上的風險。
可這次是直接在自家鋪子出售的,就有了會砸在手里的憂心。
再想到這里可是京城,總感覺啥啥都與鎮上不同一些,有些擔心自家這樣的繡品,會入不了那些讀書人的眼。
馮氏把這樣的擔心說了,周氏和劉氏,還有高翠幾個,也都頻頻點頭,表示她們心里也有這樣的顧慮。
“這事有啥可憂心的,都說萬事開頭難,可咱們這些繡品在鎮上和縣城都一直賣的不錯,有了這樣的好頭開著,京城書生哪怕再是挑剔,也總會有喜歡的人,咱們要求也別太高,只要有人買,慢慢的生意就一定能做起來。”
對于書簽買賣,林三柱是很有信心的。特別是整套的那種,先前在鎮上時,好些人為了湊齊全套,差不多每天都會去高掌柜那兒轉上一趟,生怕會錯過上新貨的時候。
而這樣的現象一持續就是好幾年。
這次因著要搬家京城,和高掌柜說了往后不再供貨后,那高掌柜的東家還十分不舍呢。就像那東家說的,他家也不是找不到新的供貨方,而是繡品花樣決定著銷路,這些年,其他書肆里的書簽之所以都仿照著你們家的來,就是因為用他們自己花樣繡出來的繡品,買的人并不多。
聽了林三柱的話,屋里眾人,特別是周氏劉氏和馮氏,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一些。
家里繡活的生意最早就是小叔子夫君起的頭,所以小叔子夫君的話肯定是不會錯的。
最后老林頭總結,“咱們也別心急,做買賣哪有一口就能吃成一個大胖子的,還是慢慢來吧。”
這樣的談話林遠秋并沒有參與,因為他覺得在做買賣上,自己父親的腦袋瓜子絕對比他強。
另外就是,既然大家一起生活,那么家庭責任就必須由大家承擔起來,這樣才會有參與感,同樣也會有責任心。
說好了生意上的事,接下來自然是家里的安排了。
首先就是家務上的安排,比如洗衣做飯的事,原先就林遠秋和林三柱兩個主子,有張媽一個人就可以了。
現如今多出幾十口人,再讓她一人洗衣做飯自然說不過去,也肯定忙不過來。
聽到小孫子說了要給家里添仆人的話,吳氏忙搖頭
“這有啥,往后灶上的事依舊奶來做,如今多了張媽,再讓你爺幫著燒火,燒飯的事肯定能忙的過來。至于洗衣裳啥的,還是各房洗自己的。先前在村上時,咱家不就這樣安排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