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遠秋把請外放的折子交給方掌院時,方掌院呆愣半響后才回過了神。
外放,林修撰居然請外放,他沒聽錯吧。
說來,翰林院里哪個不羨慕林修撰能得了圣上的青睞啊。
在方掌院看來,若林修撰能保持住這樣的好勢頭,那么等三年期滿,往上升一級甚至兩級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如此大好的前景,沒想到林修撰竟然請了外放。
所以,這人是不是傻啊。
方掌院看著眼前雖衣著臃腫,卻依舊高挺俊秀的年輕人,表示自己實在想不通。
林遠秋自然不知方掌院的心中所想,此時的他,從把折子遞出去的那一刻起,心中的糾結就全然消失了。
既然已成了定局,那么接下來自己該做的,就是好好籌備了。
不管哪個朝代,都有重京官輕外官的風氣。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不單單是京官接近中樞,容易得到提升的緣故。
最主要還是因為地方官要擔的責任重,日常事務又多,且若有失誤,那么考評不過關的你,想要再有往上升的機會,就有些難度了。
這就是很多京官都不愿到地方任職的原因,哪怕外放就等于升官,吸引力還是不大。
可眼下情況卻是不同。
昨日林遠秋特地去藏書樓借了相關的資料翻看,發現景瑞三十五年和景盛二十四年,就有不少京官請求外放,而這兩個時期,正是諸王奪適最為激烈的時候。
所以,林遠秋能夠確定,接下來請外放的官員肯定還有不少。
人多了,自然競爭也多。
是以到時自己會被安排到哪里,還真說不準。
不過,有一點林遠秋是可以肯定的,自己一個從六品的京官,加之又是一甲的狀元,且在翰林院已待夠了三年,所以,無論如何都不會外放成一名七品知縣的。
至于屆時到底是知府,還是一個直隸州的知州,那就要看自己的運氣了。
與林遠秋的淡定從容不同,楊硯幾人一聽林修撰遞交了請外放的折子,簡直不敢相信,他們沒聽錯吧,居然會有這么好的事情
等跑到方掌院那兒確認過后,一個個臉上雖看不出什么,可心里卻早已樂開了花。
這實在是太好了。
這樣,他們就又有在圣上面前露臉的機會了。
于是,神清氣爽的楊硯幾個,再見到林遠秋時,一改先前的冷眉以對,都會友善的打招呼了,那滿臉帶笑的熱情模樣,就跟他鄉遇了故知一般。
與去年一樣,官員的年假從年三十這日開始,等再開印,就得是正月初七了。
而秦遇這邊,除夕一早就乘著馬車去了一趟吏部尚書家。秦遇與黃大人是當年的同榜進士,算是老同年了。
不出意外的話,這會兒自己弟子的外放折子已到了吏部那里。所以這輩子還從未走過人情的秦遇,準備厚臉皮一回。
看了看一旁裝著吉祥如意餅的食盒,再想想那香糯甜口的滋味,秦遇覺得,此行定然會有收獲才是。
小娃兒就是這樣,只要是好玩的事物,他們可以記上一整年。
這不,好不容易盼到了除夕,那心心念念的燈籠終于又可以制做起來了。
至于捆扎燈籠骨架的細竹條,早在半個月前,林大柱就去鋪子里買了來。一起買回來的還有糊燈籠的大紅宣紙。
于是,才吃了年夜飯,聚在一起守歲的林家人,就沒有一個是空閑著的。
除馮氏為首的十來個女眷依舊做著繡活,以及吳氏在一旁幫著分絲線外。其他人都加入到了做燈籠中來。林大柱林二柱,和林遠楓林遠松,四人拿著細竹條和細鐵絲搭著燈籠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