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秋想到的大搬遷,指的是把城外村民都遷到城里的意思。
而在想到搬遷的同時,他又很快聯想到了防護上。對啊,只要把村人們都安置到城里來,那么那些仲冬時節常會過來搶農人糧食的山戎人,不就啥都搶不成了嗎。
還有就是,城里人多了,那么生活物資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久而久之,經濟也就上來了,有了經濟,官府就多了稅收,自然而然的,州府中的各項建設也會跟進。
最最重要的是,住到城里的村民,再也不用擔心糧食會被山戎人給搶走,性命也無憂了。
而他這個知州,屆時只要派好兵力,把整座永寧城守護好了就行了。
另外,自己還兼任著定胡知縣呢,若是條件適合的話,完全也可以按照這種方法行動起來。
到時不管是山戎人還是匪人,都對自己治下的百姓構成不了威脅了。
越想越覺得這一舉多得的辦法實在完美,林遠秋心里是按耐不住的激動,也很有想立馬付諸于行動的沖動。
于是,才一碗飯下肚的他,就放下碗筷快步去了書房,準備大搬遷的規劃去了。
按理來說,這樣的規劃,最先要做的,肯定是去各村走訪,等了解了實際情況再做具體部署。
可這會兒已是晚上,此時去村里走訪根本不現實。
再說,林遠秋現下想做的,并非定制大搬遷的具體實施方案,而是想把村民們的安置房先給設計出來。
雖永寧城面積不小,且四萬多人對這樣的州城來說也不會容納不下,可若是房子設計的不合理,或是太不實用,都會影響到后續進程的展開。
所以,林遠秋準備自己先理理頭緒,過會兒他就把這事和家里人說一說,好讓他們也參與進來,如此,自己也能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都說一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想來經過家人們的共同探討,一定能設計出最實用、最合理的戶型。
同在一桌吃飯的老林頭,還有林大柱以及林遠楓他們,見到遠秋下了飯桌又去忙事情去了,心里要說不憂心那肯定是假的。老林頭他們也是看到了,自打他們進入永寧城后,遠秋就一直思慮重重的。
唉,當地方官可真不容易啊。
而林三柱,因與兒子坐的近,自然要比爹和大哥、二哥,還有侄兒們看得更清楚一些,方才他可是明顯看到了狗子嘴角的笑意。
以林三柱對兒子的了解,他基本能確定,兒子定是想出什么好的主意了。
至于是哪一方面的好主意,林三柱覺得,治窮的可能性很大。
今日,林三柱也算把前頭衙門看了個遍,而給他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一張張已有些開裂的桌子,以及一扇扇發凹不平整的木門了。
特別是正堂上方,那塊明鏡高懸的牌匾,這都舊成什么樣了,居然也沒重新上一上漆。
你說,堂堂一州衙門都窮成這樣了,旁的地方還能好到哪里去。
說實話,林三柱是有些好奇兒子到底想出什么好主意的。畢竟,這才一天時間門都不到呢,若換作是他,肯定沒這么快動出腦筋來。
也不知是不是預防匪盜的緣故,整個衙署后院并沒有高大的樹木,院子里種的都是及膝或者及腰的花草。
塞北的天,黑的晚,這會兒已差不多酉時末,外頭還有著光亮。
平安跟在自家公子身后,手里捧著裁好的紙,以及筆墨硯臺。
主仆二人徑直去了吳氏和老林頭住的地方,二進院的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