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沒想到一開頭就遇到一個與自己同姓的本家,心里不免生出了好感。
聽到對方還會刺繡后,馮氏就讓她去了隔壁桌的秦荷花那里。
秦荷花這邊可有不少已描了花樣的繡布,這是專門給那些說自己會刺繡的人試手藝用的,好看看對方是不是真如自己所說的會做繡活。
年輕農婦接過繡布和針線,很快按照上頭的花樣繡了起來。
只見針腳勻稱,動作熟練,一看就是做慣了繡活的。
馮氏滿意,隨后又問,“進了作坊之后,須得按時上值,家里能讓你出來做活嗎”
這個問題肯定得事先問清楚,如果騰不出空來,那么作坊也只能不招用了。別到時這樣那樣,各種理由不按時來上值,豈不麻煩。
一聽這話,年輕農婦忍不住激動,“能的能的,家婆與夫君都是同意了的。”
馮氏點頭,當即讓王云香在這婦人的名字后頭打了一個勾,這是確定下來的意思。
“五日后你過來報道吧。”馮氏說道。
年輕農婦連連點頭,“誒誒誒,多謝夫人多謝夫人”
說罷,她已是笑容滿臉。
這模樣,看在其他婦人眼里,忍不住的羨慕,不過她們的手藝也不差呢,想來也一定能被招進作坊才是。
今日與馮記作坊同樣忙碌的,還有城西的周記作坊,不過這邊招的都是男工。
至于要求,只要略懂一些木工活就行。
而這樣的要求,說白了,等于沒有要求,特別對剛搬進城里的村民來說,哪個不會一些簡單的木工活啊。
就像這次蓋房子,那屋梁和檁條,還有門窗啥的,可不都是他們自己動的手嗎。
雖村民們做出的成品,不如木匠師傅來的精細,可也是能用的。農家人沒這么多講究,好些東西只要能用就成。
等忙活好了永寧城這邊的作坊招工,一行人又很快去了定胡縣那邊。
同樣是馮記作坊招女工,周記作坊招男工,也是忙了兩日才把事情忙完。
而林遠秋,這幾日也沒歇著,他把上次買來的抽繩袋交給了馮氏,讓娘和大伯娘她們先琢磨著做法后,他又畫了好些新的手袋款式來。
有他先前已經想到的在布袋上縫上各色絹花的樣式。還有就是填充了棉花的小布偶樣式,如兔子、鯉魚、蝴蝶這些,想來這種款式的布手袋,一定能讓不少女孩子喜歡。
除了這個,林遠秋又畫了大大小小幾十張禪意花樣,和先前一樣,每幅畫上都有一句人生感悟。
如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
如隨緣自適,煩惱即去。
又如知足常樂,風清月明。
雖句句平樸,可含意深遠。
此次的畫樣,林遠秋并不打算繡在書簽或是書袋上,而是準備用繡布讓人直接繡成一幅幅畫,然后再裝上木架子做成一個個畫框,就是可以擺在桌上,或者掛在墻上的那種。
擺放在桌子上的畫框,林遠秋特地設計了后頭帶三角支撐的樣式,跟前世的相框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