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單來回路上的開銷就得要不少。話說那日作坊出門賣繡品時,這又是雇馬車又是雇鏢師的,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這樣的買賣,能保住不虧本就阿彌陀佛了,還掙啥銀子啊。
其他幾人也很快想到了這點,再想起今日作坊收三文錢一斤的柿果,心中都忍不住生出了感嘆,他們知州大人為了永寧州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可謂用心良苦了。
想到這里,衙署眾人對知州大人的敬重,不免又增加了幾分。
若林遠秋知道下屬們的心中所想,肯定會在心里說上一句心系百姓是真,可想掙銀錢的心也是真的。
雖自己不是唯利是圖之人,可倒貼銀子的事,他林遠秋是絕對不會做的。
臨近午時,摘柿果的百姓們就開始陸續回城。鼓鼓的布袋、沉甸甸的擔子、以及滿滿的籃子,無不彰顯出今早頗豐的收獲。
而百姓們進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奔向周記作坊,大家眼中除了興奮,剩下的全是期盼了。
至于期盼什么,那還用說嗎,當然是賣柿子的銀錢了。
周記作坊自然不會讓他們失望,收柿果的攤子早已擺了出來。依著順序,先檢查有無爛果,然后再稱重,最后結算銀錢,方便又迅速。
為了能順利給百姓們把柿子錢給了,昨日林大柱他們,還特地去錢莊換了兩籮筐銅錢回來。
看到自己采摘的柿子果真換成了一枚枚銅板,心情激動的百姓們只差仰天大笑了。
然后,永寧城里隨處可見或挑著空擔子、或提著空籃子往家跑的百姓,那搗騰著腿的速度,說是風火輪都不為過。
這是都趕著回家吃飯,準備再繼續出城摘柿果呢,這樣下午還能掙上一筆賣柿子的錢。
哎呦,真是越想越開心啊。
而一大早就來了作坊的林大柱和林遠槐,此時也沒閑著,既然柿果已進作坊,自然是快快安排工人削皮了。
至于削果皮的刀,早在上個月,家里就準備好了。
且為了趕制柿餅,做畫框的活計先停了下來。
原本堆木頭的大院子里,這會兒早已鋪滿了晾曬柿餅的竹簾子。
因著有做柿餅的打算,當初買地蓋作坊時,林家就特地多買了兩畝用來建造院子,所以在晾曬這方面,是肯定不會有耽擱的。
只不過晾曬沒問題,可削皮卻遇到了困難,原因還是送來的柿果實在太多,削皮人手有些跟不上。
同樣的問題,在定胡縣作坊這邊,林一柱和林遠柏也遇到了。
要知道柿果采摘下來的當天,是削皮的最佳時候,這時的柿子皮緊,削起來最不費勁,也不會傷了果肉。
一家人經過商量,最后想出了再招人的主意。
聽到周記作坊又招人,且要求會削柿子皮就成。至于工錢,不論老少,統統三十文一天。
這下,城里只要還能走動的大爺大娘,都到作坊報名來了。
啥,你問為何來的都是些年紀大的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年紀輕的都去摘果子了啊。
這些時日,吳氏和老林頭,還有家里的婆子們,也都在作坊幫忙。馮氏她們也是,畢竟像這種季節性的東西可等不得人,自然得齊心協力先把柿餅趕制出來才成。
至于繡品作坊里,只留了高翠和王云香兩人看著,高翠在永寧城這邊,而王云香則在定胡縣那里。
可以說,如今林家除了還在坐月子的鐘鈺柔,以及每日上值的林遠秋,其余人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忙忙忙”。
這不,就連家里幾個歲數小的都不例外,不過他們都忙在了學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