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昨日知府大人說了要收割水稻的事,后寺村的村民們可以說是興奮了一夜。
幾個月的辛勤勞作,馬上就要有了收獲,且還提早了這么多天,怎可能不高興呢。
等吃過了早飯,村民們幾乎全家出動,拿鐮刀的拿鐮刀,扛稻桶的扛稻桶,還有挑著籮筐的,大家都齊齊去了地里。
等到了地頭一看,好嘛,知府大人竟然比他們還早,已經在等著了。
見村民們過來,手里難得提著一把銅鑼的林遠秋,也不耽擱,叮囑大家一定要仔細收割后,就“鐺鐺鐺”的敲響了開始收糧食的鑼。
這把銅鑼,是林遠秋特地從府衙帶過來的。
都說戰前擂鼓氣勢十足。
心下里,林遠秋是準備把今日的收割糧食,當成一場好收成大仗來打的。
話說,村民們還是頭一回遇到割稻子還要敲鑼的,更何況這個敲鑼之人還是知府大人。
所以,被銅鑼聲給鼓舞到的村民們,一個個拿著鐮刀彎下了腰,飛快收割起了稻子來。
因著今日要現場統計重量,所以每戶人家都是一邊收割一邊把谷粒打在稻桶里。
看著沉甸甸的谷穗,老林頭實在沒忍住,卷起袖口和褲腳也下了地,村民們見狀忙說使不得。
老林頭心說有啥使得使不得的,自己又不是金貴的人兒,見村民們陪著小心,老林頭笑道,“有啥使不得的,往上數三代,誰家不是從地里刨食出來的,我家孫兒沒當官之前,老頭子我也是個種地能手呢。”
說著,老林頭拿著鐮刀,很快唰唰唰的收割起稻谷來,這熟練的動作,一看就是做慣了農活的。
看到老爹下了地,林三柱忙卷起衣袖和褲腳跟著去打下手。幫著老爹把割下來的稻子一把把抱到谷穗堆子那里。
林三柱可以肯定,今日他要是讓自家老爹累著了,等回到家,老娘絕對會拿大掃把拍他。
第一個喊著稱重的是張里正家,為了拔得今日的頭籌,張里正不但全家出動,就是住在其他村子的親戚都招來了五六個。這不,人手多了速度就快,才用了一個來時辰,就把一畝地的稻谷連割帶打全都收好了。
而他家的幾個孫子和孫女,這會兒還在收割過的地里搜尋著,想看看有沒有掉落的稻穗。
其他村民見了,也喊家里的小孩子快快拾稻穗去。這些可都是糧食呢,要是落在地里就可惜了。
看到已用麻布袋裝好的十幾袋稻谷,此時林遠秋的心與張里正一樣,也是既興奮又緊張。
按理,這樣一麻布袋的稻谷,四十多斤肯定是有的,而這會兒足足有十二袋,那不就等于有四、五百斤了嗎。
想到這里,林遠秋的腦袋瓜突然有片刻的空白。
若自己沒記錯的話,原本一畝地稻谷的產量最多在三百斤左右。
所以這次一定能超出不少吧
幾個衙差手腳麻利,很快扛著府衙收糧稅的大稱,開始一袋袋稱起重量來。
第一袋四十六斤,第二袋四十二斤,第三代四十斤,衙差們邊稱邊大聲報著數,一旁的書吏則拿著毛筆往冊子上一筆筆登記著重量。
而原本還在收割著稻谷的村民,在聽到衙差報出的斤數后,全暫停了手里的活計,很快都圍了過來,一雙雙眼睛都盯著稱桿上的稱星。
稱好了重量,書吏們馬上拿出算盤,噼里啪啦地撥起了算盤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