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青山鎮上出來的人吶
正好這會兒沒太多客人,有郭苗在前面招呼足夠。
三人相互間把經歷一對,都笑起來。
太戲劇性了。
離開青山鎮前,兩邊都覺得不舍得,黃兵甚至還作了一番酷似遺言的叮囑
可沒想到哇,這才幾天,又戲劇性的重逢了
三人對視一眼,俱都大笑。
“這下好啦,”黃兵如釋重負地吐了口氣,“外地見著熟人,心里也能踏實不少。說起來,前兒我還跟渾家說,有日子沒吃你家的鹵味,正想著這口兒呢”
師雁行笑道“今兒是舊友重逢,是大喜事,自然是我們請客。對了,小官人也回縣城了。”
黃兵點點頭,自己過去端菜,“早就聽說了,果然好大陣仗,街頭巷尾許多人都說呢。”
鄭家人在縣里那是名人,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因他家名聲不錯,百姓們議論也多是艷羨,倒沒有別的閑話傳出來。
其實鄭平安在回來之前曾問過姜威,就是青山鎮上小衙門里領頭的衙役,要不要一起回縣城
他覺得姜威處事公正,又不似一般酷吏苛刻,被排擠到那里實在可惜了。
只是調動一個吏員而已,對鄭家的關系而言,并不難辦。
姜威有一瞬間心動,但仔細考慮了幾天后,決定還是留在青山鎮。
鎮上的活兒遠比縣城輕松,而從衙門領的錢卻是一樣的。雖然沒有額外油水,但是他在縣城的時候也不收,倒不似旁人那般天差地別。
青山鎮總體環境很單純,人際關系也簡單,不用像以前那樣,他一去衙門,全家人跟著提心吊膽,也不用刻意去迎合討好某些人,過得就很輕松愉快。
自從被排擠到青山鎮后,姜威陪伴家人的時候多了,全家人都跟著高興,不似從前那般愁眉苦臉,爹娘也不再長吁短嘆。
姜威突然就想開了。
這有什么不好的呢
來之前覺得天崩地裂,一輩子升遷無望,可照他的脾性,便是留在縣城也不會曲意逢迎,照樣升不上去。
至于孩子,也大了,兒子在縣城上學,反正也就隔三差五回來一次,也不算太遠,不耽誤什么事。
雛鳥也是要放飛的,權當提前鍛煉了。
至于女兒,縣城里都是大人物,高門第他們攀不上,勉強嫁過去也是受委屈遭罪,他這個當爹的舍不得。低門第,又不想嫁。
倒是在鎮上還能挑挑揀揀,出了事他這個當爹的也能罩得住,比較安心。
這些話都是鄭平安前幾日下了衙,來店里坐著閑話時說起來的,師雁行聽罷,頗有些感慨。
從某種程度上講,姜威和黃兵都曾面臨同樣的困難和選擇,但是在經歷了一些事后,他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
一個選擇迎接挑戰,遷來縣城。
另一個,則決定順其自然,守住眼前的安寧。
但無論如何,他們都遵從了自己的內心,選擇了對自己和家人最有利的那條路。
說起來,師雁行還是很感激姜威的。
對方算是她來到大祿后遇到的第一個“好官”。
如果沒有姜威壓制,似老杜那等愛占小便宜的人早就張狂起來,帶壞整個小鎮。
他確實是個好人。
接下來的幾天都無事發生,倒是黃兵帶著家人來了兩回,眾人說說笑笑,十分熱鬧。
半月期滿,豆子和她男人趕車來送了一回腐竹和酸菜,返程時順便捎上給陸家酒樓和王桃家的鹵料粉包,一舉兩得,很是方便。
至于粉包錢,也不用急,下一回再來送貨時,一道帶著,更安全。
原本來縣城送貨這事兒師雁行并不打算插手,可老村長可能是覺得白占她這么大便宜,本能地想討好,就將這差事指派給跟她最要好的郭家姐妹兩戶。
村民們只需要在家做腐竹和酸菜,每半個月賣一回,由郭家姐妹兩戶輪流送去鎮上和縣上。
其余人足不出戶就能掙錢,又省了與人打交道的繁瑣,也樂得分潤一點與郭家姐妹做車馬勞費用。
于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