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五公縣已初具春意,路邊柳樹吐出新芽,毛茸茸一層新綠。
哪怕陰影處還有未化凈的殘雪,各色小花也從枯草堆里冒了頭,單薄的花瓣在料峭的春風中微微顫抖,可憐可愛。
蕭瑟過后的生機尤其令人歡喜。
正月初八開始,“縣試限定款糕點”就和元宵一起在師家好味本部和分店同步發售,產品種類繁多,香氣撲鼻,造型更是玲瓏可愛。
比如那一層山藥一層棗泥堆壘起來的梯形“步步登糕”,紅白相間,艷麗嫵媚。
又有那鯉躍龍門模子印出來的酥皮豆沙糕,香酥可口,是最合適不過的好意頭。
還有涂抹了蛋液,用“蟾宮折桂”模具拓印的芋泥酥,香濃味美。
厚重的酥皮那加了酸甜山楂餡兒,滿口生香,酸爽開胃,最適合新年過后解膩。
另有調出淺藍色,加了蜜豆的糯米粉糕,粉糯可愛,做成云朵形狀,寓意“平步青云”。
這幾款糕點好吃又好看,又是直戳人心的好兆頭,銷量非常不錯,一時風頭無兩,竟將蛋撻、鹵肉和肉脯這三款拳頭產品壓下去了。
點心很小巧,一口一個,價格中上,大多是三文錢一塊,五文錢兩塊,也可以按斤稱重。
如果在平時,少不得有人嫌貴那鹵肉也才三分錢一塊呢。
可想著一年也才一回,若果然靈驗,也就不算什么了。
家里有考生的,自然要買幾樣吃,之前那些年苦讀是盡人事,如今便是聽天命了。
或有親朋好友家有人要應考的,也買了送人,還會特意囑咐包得精細些。
甚至家里沒人考試,只是看著好看,也順手買一份嘗嘗。
那曾試圖為江茴保媒卻失敗的李媽媽,也不知是有意賣好還是真心想買,也來包了一包。
“拿家去給我那小孫子吃,等他將來能混個一官半職的,我也就享福嘍”
天曉得她孫子才兩歲。
師雁行提前找人用紅紙印了好多“蟾宮折桂”紋樣的灑金方紙片,裁成巴掌大小一塊,每次打包都在上面放一張。
投入的成本沒增加多少,但顧客看了就都很歡喜。
做買賣嘛,就是要哄著顧客心甘情愿往外掏銀子,怎么高興怎么來。
中間鄭平安來了兩趟,看見這些糕點后,先要了一份來吃。
吃完之后發現味道很不錯,竟又大大的打包了一份,“帶回去給有壽吃。”
師雁行仿佛看到有壽腦門子上高高掛起的倒計時牌
“距離高考還有三千天”
這就好比小孩過生日時收到長輩送的,多么沉甸甸的愛
師雁行留意了下,發現不只有自己注意到了這個商機,包括王氏兄弟的聚云樓、匯云樓在內的多家酒樓食肆,也都多多少少推出科舉限定。
但一對比就能發現差距。
有的如師家好味這般完全創新,一看就用了心思;有的就很敷衍了,東西還是那個東西,直接換個名兒割韭菜。
師雁行暗中打發姚芳和李金梅分別去聚云樓和匯云樓買來限定品,發現那兩人真是親兄弟,菜單共享,賣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不如咱家的好吃。”李金梅甕聲甕氣道。
咱家掌柜的多心靈手巧啊做的點心又俊又香甜,名兒也好聽。
師雁行挨著嘗了嘗,“還行。”
公里公道的說,模樣確實一般,就是非常簡單粗暴的小點心,頂多白底上點個紅點,或者刷一層蛋液,套一層黃殼子。
總體沒什么心意,明晃晃透著種老店大店的倨傲。
但味道確實還行,就算比不上自家的,也沒差多少。
而且主要是這兩家酒樓已經在縣里開了好多年,尤其是聚云樓,前些年沾了衙門供奉的光,還主打什么“文人潮流”,以至于哪怕曾經被田頃砸過場子,如今人們說起文人集會,頭一個想到的還是聚云樓。
因為有這些鋪墊,臨近考試了,大部分人還是會習慣性去那里買。
姚芳皺眉道“我不喜那店里的捧高踩低,瞧見穿長衫的體面人便笑得狗顛兒似的,打扮的略粗糙些便沒個正眼。”
師雁行笑道“這也難怪,畢竟也算是成中數一數二的文人圣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