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擒虎走后沒多久,田頃也要啟程了。
他接受了柴擒虎的意見,調整行程,決定先去京城探望大師兄,順便會試,有了結果后再看往哪兒去。
師雁行偷偷問裴遠山,“二師兄此去結果如何”
裴遠山直言不諱,“二甲與三甲之交。”
二甲是正經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說白了就是“其實你沒到這個水平啊,但我覺得你都走到這兒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算你是吧”
多少有點兒憐憫的意思,名不正言不順,日后發展會比較艱難。
師雁行就有點上輩子高考般的緊張,“那要不要讓二師兄再等一屆反正他還年輕。”
科舉有個現代高考沒有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和情況隨時調整考試進程,自己選擇這一屆參不參加。
哪知裴遠山瞥了師雁行一眼,淡淡道“他無三鼎甲之才。”
意思就是再努力也就是個二甲了。
科舉到了后半程,拼的就是天賦,不是說你比別人多努力個三年五載就能跨越這道天然鴻溝。
而且科舉只是進入官場的第一步,多少人就算考上了,一輩子也是碌碌無為。
試想一下,每三年一屆會試,每屆三百進士,放眼望去,烏壓壓一大片人。
除了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之外,想讓人記住真的很難。
要想得到朝廷重用,首先得讓陛下和朝臣們知道有你這么個人
用裴遠山的話說就是要么有沖天的才干,要么有驚世的才氣,要么是過人的年輕或者令人觸目難忘的容貌。
內在或者外在,總得占一樣。
前兩者看似有重疊,其實截然不同。
才干是說這個人可能其貌不揚,又可能文采平平,但他天生適合當官。
而當今陛下注重實干,自然喜歡提拔這樣的官員。
而才氣是可能你寫的一手好文章,做得渾然天成絕妙詩詞,注定是個流芳百世的大文豪。
如此縱橫才華,想讓世人不記住你都難。
當初裴遠山就是未曾會試而才名遠播,幾位朝中大佬早就注意到他,發現這后生渾身上下都透著股不拘一格的鋒利的才氣,鋒利得都有點邪氣了。
再看小伙子長得又標志,于是
哪怕他不太會做官,殿試的文章跑題,但因為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才情,照樣被點為二甲頭名。
再后來嘛,大佬們可能陸續也發現了,這位后輩確實有才,也不拘一格,但未免太劍走偏鋒了些
遭不住啊
就又愛又恨。
至于年輕或者容貌,自然不必多說,都是一眼看到的東西。
古有“三十少進士”的話。
意思就是如果你能在而立之年皇榜登科,就可算得上年輕有為。
而田頃才干、才學,甚至是容貌都無甚過人之處。
但他年輕
如果這屆會試他順利得中,只要能擠進二甲之流,就算成功了
二十三歲的二甲進士,哪怕不是最年輕,也絕對是最年輕的之一
再加上他的老師裴遠山和大師兄,陛下和滿朝文武必然會聯想起師門三人同朝為官的美談,想忘掉這小胖子都難。
哦,對了,人家現在也不怎么胖了,只能算豐滿。
師雁行恍然大悟。
原來,看似沒有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