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潘夫人家的宴會大獲成功之后,接下來的一整個月,美食城都忙得不可開交。
頭一波自然是瀝州城的大小官員及其家眷,這個今天要擺宴,那個明天要還席。
又有這家要嫁婦,那家要娶妻,還有東家的孩子過滿月,西家的老父親做壽,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平時沒事兒的時候看城里風平浪靜,一有消息了才知道怎么那么多達官顯貴。
且不說那文武高低,有頭有臉的大官小吏加起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等這些官員們基本上都請了一遍之后,第二波緊跟著就是城內外的富商。
這次荷包可比那些官員要鼓,而且大多來路正當,也敢花,舍得花。
他們點菜大多只有一個宗旨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面子一定要擺足了。
“佛跳墻嘿,這個菜好。鮑魚、瑤柱、魚翅、火腿,甭管了,什么都來點吧”
“滑鍋魚片,這名聽著就鮮嫩二尺的大鯉魚能用嗎”
師雁行可太喜歡這樣動輒“炒一本”的客人了。
甚至就連那各色的奶油蛋糕、雪泥蛋糕,也都是張口就要三層起步的。
“多少錢才七兩沒有更貴的了嗎”
“一共就三層那不行,我們家老爺最喜歡五這個數”
官員多少還顧及自己的名聲,想著既要享受又要保證清正廉潔,作風自然低調。
但對于這些個錢多了沒處花的富商來說,低調算個鳥事,就要壓過他
好嘛,老對手擺了八桌,趕明兒我就要擺十桌
整個十一月,美食城眾人基本上都是每天睜開眼就列菜單,閉上眼就算掙錢。心態也漸漸從一開始的激動難耐,到了后面的麻木。
什么總兵大人想插隊
哎呀,我瞅瞅。
不湊巧了,前面還有幾位大小官員,司馬、參軍都有。
或許相互之間認識,要不諸位幾個自己商量商量
直到進了臘月,這一波風潮才漸漸有了放緩的趨勢。
臘月初六初七,黃歷上不是宴飲的好日子,難得這兩天竟沒有宴會訂單。
若放在一個月以前,美食城的諸位掌柜的恨不得每天忙到喘不過氣來,可等真忙到這般如此的時候,卻又巴望著能休息兩天。
師雁行也是一樣。
她是九月份來州城的,中間一直四處奔忙,竟沒回過縣城一回。
粗粗算來,也有三個月了。
上輩子她孤身一人,了無牽掛四海為家,倒不覺得有什么。可這會兒有母親,有妹妹,有好友,一時離家久了,竟有些思念起來
壓力使人進步,來州城的每一天,三妹等人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現在只要沒有大事,就已經很能獨當一面了,所以也給了她偶爾脫崗的機會。
師雁行就盤算著初六初七兩日回縣城看看。
初五午飯剛過,師雁行就叫了三妹等人過來交代。
“這幾日沒有什么大席面,這會兒店里人也少了,你們用心看顧著些,我家去一趟,明天、后天也不回來。
估摸著暫時應該沒有什么事兒,有小事的話可以找王掌柜商議,如若不行,打發快馬回去給我報信兒,幾個時辰也就能跑個往返了,不必驚慌。”
師雁行和王江的關系自然沒有多么親近,但是這幾個月大家同甘共苦下來,多少有了點戰友情誼。
只要不危及到各自的利益,師家好味這邊有什么小事小節的,想必王江也不介意幫一把。
說來也是好笑,誰能料想原本的仇人如今竟也成了可以短暫托付的朋友了。
三妹等人面面相覷,突然就有點沒底。
“掌柜的,我們能做好嗎”
之前一直都是掌柜的帶著大家走,指哪打哪,這會兒卻突然被告知她要家去兩天,眾人就覺得好像忽然沒了主心骨似的,有點怕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