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擒虎去衙門里殘害同僚期間,師雁行也沒閑著,正式開始考察京城市場。
先帶著胡三娘子和李金梅花一上午走遍幾大主要商業街,一邊走一邊記,將各處主營業務和面向的消費者群體做了個大概的總結。
又向當地百姓打聽了幾家生意最好的鋪子進去坐下。
不必四處尋找伙計點菜,才坐下沒多會兒,就有機靈的小二湊上來問要吃什么。
超快的反應速度,極短的等待時間。
非常專業。
“將你們家賣得最好的幾樣菜擺一桌來嘗嘗,”胡三娘子按著之前師雁行的吩咐說道,“若有好點心,也拿幾樣來。”
一個店里賣得最好的肯定就是最受歡迎的,能直接反映本地食客的喜好。
如此這般走了幾家店,基本情況也就摸清楚了。
權貴多,確實很多,就那么一頓飯的功夫,外面街上就過去好幾頂有品級的官轎。
至于食客們口中議論的達官顯貴和他們的親戚,更是多如過江之鯽。
不過整體治安出乎意料的好,也沒有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么多明晃晃的仗勢欺人。
想想也是。
有能力留京都有相當高的政治敏感度,只要一提對方的名字,瞬間就能權衡出自己是否招惹得起,該認慫認慫,該退讓退讓,沒幾個人會為了所謂的面子搭上自家的前程。
所以斗爭嘛,肯定有,而且非常洶涌,但都比較隱晦。
但凡真鬧到世人皆知或街頭斗毆的程度,那這家子也就完了。
都要臉。
但更要命。
在口味方面,京城這邊有個很突出的特點
以北方和江南口味為最。
京城占據地理優勢,以本地和北方百姓居多,又因為經濟和政治的關系,帶來大量外來人口。
在外來人口之中,又以江南人士最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京城東南延伸出的大運河溝通南北,江南一帶可沿運河直接北上,相對其他地方反而更便捷。
另一個因素就是南方讀書人多。
孔孟之道雖在北地橫行,奈何江南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自古以來土壤肥沃物產豐饒,自然災害稀少,又遠離虎視瞻瞻的北方強敵,得以充分發育。
“蘇湖熟,天下足”的話不是說說而已。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只有吃飽穿暖后才會考慮豐富精神世界。
穩定的大環境下,多有橫艮百年的世家大族,這些大家族代代傳承,并由此衍生出相當多的文人墨客。
在這個九成九以上的人都讀不起書的年代,如此雄厚的文化底蘊會帶來相當可怕的后果
江南才子一度在科舉中霸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前面幾個朝代曾不得不在科舉中辟開南北兩榜。
直到后來北方戰爭平息,這個差距才慢慢被縮小,科舉重新歸為同一個榜單。
但百十年來造成的差距一時間難以彌補,官場上江南一派也拉幫結伙,并由此引了許多商人來此買賣、定居。
正因為這個緣故,京城江南口味的酒樓飯莊非常之多,還有許多聞名天下的茶館。
再者,西南川蜀一帶的口味也頗受歡迎。
因為那些地方物產風情獨特,譬如蜀錦、云腿,并各色珍貴木材。
當地人又敢闖敢拼,四處做買賣,所以人口也不少。
如果師雁行來京城開飯館,就不得不考慮這些方面,主打北地、西南和江南口味。
吃完飯后又去東西兩市,欣喜地發現因為靠近西北又能走大量的關系,京城的香料遠比其他地方要便宜。
在這個交通不便的時代,決定物價的最大因素除了稀有程度之外,就是與原產地的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