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張村修路了呀
平得跟鏡子似的,恨不得杯子里裝水都灑不出來,怕什么
路好走了,牲口也省勁兒,費的草料都少了,偶爾誰家缺點油鹽醬醋線轱轆,張老五也順手幫忙帶著,大家都念他的情。
正忙活著,就見人群后方一陣攢動,好像有什么不得了的人物來了。
張老五伸脖子往那邊一瞧,樂了,“黃七爺,您老又來買鹵料粉”
人群從中間辟出一條道來,擠進來一個五十來歲的老頭兒,胡子稀疏,禿頂,勉強挽起來的發髻都擋不住锃亮的頭皮,正是本村有名的富戶,黃七爺。
黃七爺倒背著手,掌心特意掐著一個鼓囊囊的錢袋子,下巴微抬,踱著八字步,稍顯倨傲地嗯了聲。
有人說其實黃七爺家里也沒那么多錢,只是貪吃,舍得花。
別看那錢袋子鼓鼓的,其實里頭塞了棉花哩
可惜黃七爺一項看錢袋子看得緊,沒人有機會去瞅瞅到底塞沒塞棉花
張老五先從村口水井里打了水來飲牲口,又洗了手,擦干凈了,這才熟練地從車上抱下來一個窄口小壇子。
粗瓷的中裝,外面是陽刻浮雕的“師家好味”四個字,壇子口上用紅布封了泥巴,麻繩捆得嚴嚴實實,十分體面。
井水甘甜,騾子呱嗒呱嗒喝得起勁兒,屁股后面的尾巴一甩一甩的,很快樂。
原本裝作云淡風輕的黃七爺忙上前,瞇著眼使勁瞅那壇子口,挑剔道“可碰壞了沒哎,這壇子口上的釉色不大勻稱,給我換個俊些的。”
吃完了鹵料,還要留下壇子裝雞蛋送人呢
這幾年間,但凡跟“師家好味”沾邊的東西都很受追捧,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城里人愛吃的。
他們也吃,豈不也成了從城里人
故而哪怕一個空壇子,也有近似名牌包的效果,必要擺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
張老五笑了幾聲,果然又換了個俊的。
黃七爺抱著反復打量幾遍,這才滿意地點了頭。
又怕壇子給人替換了,也不舍得松開,一手扶著夾在腋下,另一只手從錢袋里顫巍巍抖出來幾十枚大錢,故意大聲道“現錢,不賒賬”
張老五配合著奉承幾句,四周便紛紛響起羨慕和酸澀的議論聲
“嘖嘖,真是不過日子啊”
“哎,聽說人家郭張村的人頓頓都能見葷腥,那才叫不過日子呢”
“了不得,他家上個月就買過了吧”
黃七爺買了鹵料,也不急著走,半閉著眼睛杵在一邊,充分享受來自村民們的“贊美”。
聽到后面,突然睜大眼,沖說話那人伸出兩根指頭,“兩回”
算上今天這一壇子,這個月買了兩回啦
于是大家就更羨慕了。
有人忍不住問“七爺,買這么些,吃得完么”
黃七爺終于等到這個問題,當即梗著脖子,十分得意道“家里十二張嘴,好幾個半大小子,怎么吃不完”
眾人聽了,越加羨慕,“哎呀,真是家大業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