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管事步履匆匆走進來,微微弓著腰,在他身邊低聲道,“有兩個客人來點菜,咱們家沒有。”
余掌柜一聽,那雙半瞇著的眼睛便睜了開來。
他蓮藕般折疊著的胖胖的手指用力往搖椅扶手上一撐,脫口而出,“不可能”
什么菜余家酒樓沒有
不是他吹,余家酒樓開了這么多年,網絡南北名菜,大凡能叫得出名兒的,這里基本都能找到。
即便找不到,也能湊出兩樣相似的。
這會兒管事的進來,就意味著連沾邊的替代品也沒有。
這在余家酒樓過去幾十年的經營中,是非常罕見的。
除非
不等管事的答話,余掌柜又狐疑道“京城來的貴客”
在他的心里,也就只有見多識廣的京城客人才這樣挑剔啦。
管事卻搖頭,“聽口音倒也像是云山府人士,不過不是本城,大約是下頭那個州縣的。穿著打扮么,也頗講究,說得有鼻子有眼,不像故意挑事兒來的。”
余掌柜順著他指的方向看了眼,不大真切,索性繞過屏風,走到大堂來。
三個年青的大小伙子,約莫一十來歲,穿的雖不是上等綢緞,但也是比較貴價錢的棉布,很厚重,里頭明顯貼著皮子。
這年月,甭管什么面兒,但凡能穿得起皮貨的,手頭就緊吧不到哪兒去。
管事的低聲道“我都看過了,仨人面皮兒飽滿,衣裳針腳也細密,很合身,不像今兒頭一日上身的。姿態么,也舒展,并不拘束,想來是穿慣了。”
做吃食的,最忌諱潑皮來挑事兒。
最常見的就是不知從哪兒弄一身兒人模人樣的狗皮穿了,大搖大擺坐下,然后找個什么由頭鬧騰,要么讓你破財,要么讓你干脆干不下去。
但那些人都是落魄的,縱然穿了龍袍也不像太子,只看他們穿著好衣裳自在不自在就成了。
這仨人不像。
余掌柜沉吟片刻,“他們要點什么沒有”
“叫什么師家鹵肉的,還有蛋撻和蛋糕,”管事的為難道,“原本給他們上了一盤肉,還送了一碟子豬油紅棗發糕,都嘗了一口,說味兒不好,倒也沒鬧騰,只瞧著挺挺敗興。”
這多稀罕吶
還有人說他們余家酒樓的菜不如外頭的
“師家鹵”余掌柜想了半日,“云山府里還有師家號么怎么沒聽過”
管事的道“問過啦,并不是咱們府城的,是下頭瀝州城的,據說這今年生意極其紅火,竟是一家獨大了,如今周邊村鎮縣城都是家喻戶曉的”
余掌柜便嗤笑出聲,“鄉下見識”
鄉下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多著呢,什么摻麩皮的窩窩頭,陳麥子做的炊餅,哪個不是家喻戶曉
府城百姓看下頭小地方的人時,多少都帶著點俯視的高高在上。
對他們而言,只有京城傳出來的東西才值得追逐。
至于下頭州縣的,呵,見識淺薄,山豬吃不來細糠罷了
況且人心都是偏的,出門在外做買賣,日子久了,難免思念家鄉風味。
以前余掌柜自己外出時,幾個月不回家,做夢都想親娘蒸的一手熱炊餅呢
自家的炊餅真就那么好吃嗎
未必。
就是圖那股勁兒罷了。
想家這種事,本就是不講道理的。
可到底存了事兒,晚間余掌柜睡得就不踏實。
三天后,云山府商會開年底大會,余掌柜去了,鄰座是城中另一家酒樓的掌柜,平時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也顧不得什么同行是冤家,各自“劃地而治”,倒也算相安無事。
閑話幾句,余掌柜忽然又想起來昨兒的事,順口問了嘴,“方掌柜可聽說過瀝州城的師家鹵么”
方掌柜端茶盞的動作似乎頓了下,“呦,沒聽說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