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師家鹵料粉為首的幾樣調味料迅速實現市場下沉,短短一個來月就遍布瀝州轄下各大縣、鎮乃至村落,一時風頭無兩。
如今就連封閉的小村子里的百姓們都知道,走親訪友時提一個師家好味的料壇子是再體面不過的事,最好再用紅繩子繞幾圈,將那帶字的一面朝外,使過往人都看見。
奈何有些貴,非大事不能得。
于是不少孩童便暗自期許,希望過年時家人能買一點鹵料來,叫他們也嘗嘗被吹上天的香肉。
據說師家好味賣的才最好吃,肉是紅棕色的,多是六分肥四分瘦,濃郁的掛著湯,油汪汪亮晶晶,切得方方正正小塊,碼得整整齊齊,都燉得稀爛噴香。
尋常人家就算買了肉,五花膘也未必那樣好,又心疼柴火,生怕肉燉爛了就沒了,故而不入味兒,口頭差些。
部分嘴饞又疼錢的人胡亂吃了,便強撐著道“也不過這么著,虧他們吹得什么似的,以后不買了。”
那張老五常去的黃家村中,便有兩戶瞧著快過年了,狠心買了鹵料,次回便抱怨味兒薄。
張老五不便說什么,黃七爺聽見了,便非常大聲地說“你得放肉啊光一筐子蘿卜腚倒進去有啥用白瞎了好料吃鹵味,能缺了肉和柴火么”
那兩家人兀自嘴硬,黃七爺卻很不給面子地道“快別扯,恁家去割肉時俺都看見了,總共不過一兩,夠做甚么的”
眾人便哄笑起來,給那兩戶鬧了大紅臉,又羨慕黃七爺講究。
“家大業大啊,”村民們熟練地夸贊著,“不然能這么會”
黃七爺便抄起袖子,滿足且得意地笑了。
原本幾個店長和美食城那邊還擔心,若大家都去買料,不來吃成品了怎么辦
師家好味檔口就是美食城的中流砥柱,若他家客流量減少,大家都跟著黃。
沒想到銷售額幾乎沒什么影響。
師雁行就道“消費群體重合度不高,像咱們在城里經營時,往來的食客大多不自家開火,就算買了鹵料去,難不成一家老少只吃這么一個菜說不得得另添。可若去外頭買,左右都是跑一趟,自家搭上柴火、醬料和人工,一個月也省不來幾個錢,若因此弄臟衣裳,越發不合算。
再者有些人是真不長于廚藝”
鹵肉說來簡單,當初腌酸菜不是更簡單那張老五多上心啊,最后還不是養了幾缸野生菌
天分這種東西,本就是沒道理的。
幾年下來,大家都漸漸習慣了她嘴里三不五時蹦出來的新鮮詞兒,不懂的就問,問多了也就記住了。
就好比這個重合度,當初師雁行就是給他們在紙上畫了兩個有交集的圓圈,簡單直觀,大家一下就明白了。
年關將至,好些檔口都開始準備節禮,師家好味也推出了一年一度的臘味和風干系列,訂單紛至沓來,七成以上都是回頭客。
別的檔口也有單子,只沒有這么多代表性的,略清閑些。
中間王江來給師雁行送年貨,順口問道“買賣這樣好,師掌柜不去府城就不心疼”
放棄那么大的市場,可都是錢吶
師雁行定親的事王江也有所耳聞,原本還糾結到底怎么稱呼好,可見師雁行一如往昔,也就不改了,大家都自在。
等來日她真成了官太太,只怕也就沒這么多功夫來店里視察嘍
“哎,不對,得這么撐開”
風干雞鴨都是開膛破肚后撐開晾曬的,要包裝好看也有講究,師雁行正指揮三妹等人打包禮盒,聽了這話扭頭沖王江一笑,難得賣弄一回,“不爭即是爭。”
她是沒直接去開發市場,但不代表真的什么都沒做。
云山府是本地府城,也是最繁華的所在,每到逢年過節,都有無數客商涌來,專門采購新鮮玩意兒,或是一睹府城風采。
要過年了,多的是人來采買年貨,各大食肆、酒樓、飯莊的買賣格外好些,一個個掌柜的俱都紅光滿面,夢里都在撥弄算盤珠子。
余掌柜便是其中一位。
他開著一家酒樓,到自己這里已是第三代,算是老字號,南來北往的人都知道。
這兩日來用飯的人頗多,連帶著自家酒坊里的兩樣酒都賣了不少,他每日盤一回賬,十分心滿意足。
這日,外頭大雪紛飛,不多會兒變成了冰雪琉璃世界,余掌柜穿著厚重的狐皮襖子,抱著熱乎乎的紫砂壺,坐在大堂內角的暖室內看街景兒。
他胖,窩在大搖椅里便是軟乎乎一灘,右手邊的小桌上擺著一盆修剪精致的白梅,偶爾腳邊火盆熱氣催發過來時,那幽幽馨香便也跟著鉆入鼻腔。
前頭架著蘇繡大屏風,從他這里看過去,既不妨礙看街景兒,也不妨礙看客人。
他喜歡觀察客人,尤其是外地客人們臉上那種混雜著對大城大店的向往且震驚的神色。這使他心情愉悅。
但是今天,余掌柜的好心情沒有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