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鈺仰起頭,拉了拉周二郎的袖子道“爹上次找來那兩個婆子把外公照顧得極好,等過些日子爹就要去京城趕考了,路子那么遠,一路上該有個人照顧爹才好。”
周二郎萬萬沒想到兒子小小年紀竟為自己考慮得如此周全,怎能不疼他、稀罕他,恨不得時時帶在身邊才好。
云娘亦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她一時都沒有想到這里去,只慶幸二郎有薛良一塊兒做伴去京城,一路上好歹互相有個照應。
方才兒子這一樣一說,可不是嘛,家里現在又不缺那點兒銀兩,找個人照顧夫君不是更好
“二郎,鈺哥兒說的是,不若我們過去看看”
周二郎道“嗯,回頭兒去官牙那里買更妥帖,走吧。”
一家三口進了寺廟,周二郎找到主持說明來意,主持一聽竟然是來給鑄金身的,自是熱情招待,并表示可以免費幫一家三口看簽,周二郎婉言拒絕。
他不信什么鬼神,只信自己。
來寺廟里還愿不過是讓爹安心罷了。
周二郎一年到頭難得有能陪著妻兒出來的機會,出來寺廟問云娘要不要去看瓦子。
所謂的瓦子乃是大乾朝的娛樂場所,非常正經純潔的那種。
瓦子里面有各種雜耍,說書的、耍猴的、表演口技相聲的等等,臨河鎮的瓦子比不得南州府那般節目齊全,但對小地方的人來說已經是很可以了。
周二郎先領著娘倆找地方吃飯。
靈善寺香火旺,遠近的人都過來燒香,寺廟外面的小食一條街應勢興起,遠遠望過去,棚頂相連,白煙彌滿,一個攤子緊挨著一個攤子,熙熙攘攘的人往來其中,夾雜著一聲聲熱情的吆喝叫賣。
走近了,灌湯包、羊湯炕饃胡辣湯、燒餅蒸餅油炸糍米糕、罐子雞、鹽煎面、還有那大碗兒的鮮肉餛飩,香味兒撲鼻,不餓的人看到也餓了。
周錦鈺想吃油炸糍米糕,外層黃澄焦酥,里面軟軟彈彈,他愛吃甜食,周二郎讓人用油紙給包了一斤,大姐和蘭姐兒也愛吃這個。
一家三口在羊肉湯的攤子前找了個座位坐下。
挨著的幾家小食攤兒就這家生意最為火爆,人也多,板凳不夠用,周二郎抱著鈺哥兒,云娘等到一個快散架的板凳,好在她身子夠輕,勉強能坐。
板凳坐上去,稍微一動便吱吱扭扭,似曾相識的聲音讓周二郎忍不住想笑。
朱云娘似乎也意識到了什么,低頭兒捂住了嘴巴。
周錦鈺“爹,你和娘笑什么呢”
周二郎“笑那邊的小娃子鼻涕都快要吃到嘴巴里去了也不知道。”
正說著,羊湯上來了,“兩位,您的羊湯炕饃,熱湯剛出鍋兒,您小心可別燙到娃子,小娃子俊得很哩,真稀罕人。”
周二郎笑著道了聲謝,同時把兒子往懷里帶了帶。
羊大骨熬成的奶白羊湯里放了大片的嫩羊肉和羊雜,翠綠的小蔥花散落其中,麻油的香味兒混合著羊肉的鮮味兒直往鼻子里鉆。
周二郎將帕子打濕先給兒子擦了兩只小手,又擦干凈自己的,這才拿起炕饃,掰了指甲蓋兒大小一塊兒喂給兒子。
干巴巴沒啥味道,周錦鈺抬頭看他,這個不是要先泡了再吃嗎,為什么給我吃干的
周二郎只是隨手喂給他一口,對上兒子質問的小眼神兒,好笑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