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謄錄人員動手腳,謄錄人員進入到閱卷廳時身上不得攜帶任何筆墨紙硯,且謄錄時只能用專門的紅筆抄寫,即所謂的“朱卷。”
謄錄完之后還會有核對校驗等諸多環節,并且每一個環節都會落實到具體某個人,以便后期有問題時進行個人追責。
謄錄工作完成以后,就進入到了正式的閱卷環節了,先是由閱卷員從考生試卷中選取不錯的推薦給同考官,同考官認可的,便會在試卷上批一個“取”字,被批了“取”字的試卷再交由主考官,主考官也滿意就會在試卷上留一個“中”字。
取中之后,便進入到排名環節了。
往年的排名大權都掌握在主考官手里,所以每逢考前京城里請托之風嚴重,再怎么嚴格的程序,他也是人操作的不是只要是人操作,就有諸多活動空間。
只不過這請托之風再嚴重,也不過是極少部分的人的特權,對大部分考生的影響不大。
畢竟,能有本事請托到主考官同考官這里,本身就不是一般人,又能令考官甘愿為自己擔風險的,就更不是一般人了,當然,也不會是一般價位。
不過今年有點兒特殊,同時有兩個主考官不說,若是考生不服自己的排名還可以向監考官申訴,公平程度可以說是歷年來之最。
另外,徐庚和高弘分屬于不同的利益集團,端王則是皇帝的人,三方最大的勢力在這兒,誰也別想在誰眼皮子底下提拔自己人。
皇帝嘴上說若有爭議送到他那兒去,你送一個試試去
你們一個內閣首輔,一個太子太師連文章的優劣都看不出來朕要你們是吃干飯的么
當然,除非兩篇文章真的是不相伯仲難以取舍。
二月二十八日如期而至,會試正式放榜。
貢院兒斜對面兒,高大氣派的狀元樓里張燈結彩,一眾國子監的才子們推杯換盞,正在打賭今年的會元會花落誰家。
其實會試的排名基本上也就是殿試的排名,大差小不差,所以某種程度上中了會元也就意味著殿試前三甲是沒跑了。
自打國子監建立以來,殿試的前三甲幾乎很少旁落他家,一來是國子監的師資無人能及,人脈無人能及,二來全國各地最優秀的讀書人都會被舉薦到國子監來讀書。
周二郎是個特例,被林家使了絆子,林士杰倒是有名額,可惜他自己不爭氣,沒能通過入學考試,所以才不得不回南州書院繼續讀書,通過作弊中舉后,以舉人的身份再次去國子監鍍金,鍍金之后,再靠著關系謀得比較好的官職。
一幫人邊喝酒,邊唏噓今年會元的前三甲競爭太過激烈,國子監四大才子悉數下場不說,去年江州府收來的那位實力也是不容小覷。
卷啊。
一眾人,眼見著外面鞭炮齊鳴,一匹匹報喜的快馬接踵而至
“喜報國子監張成張老爺高中會試第十名”
“喜報江州府書院李秀方李老爺高中會試第九名”
“恭喜張兄”
“恭喜李兄”
“同喜,同喜”
隨著報喜人所報的名次越來越靠前,整個狀元樓的人都緊張起來
有人是緊張自己的名次,有人則是因為剛才下了賭注,緊張自己兜里的銀錢。
“喜報國子監張晉鵬張老爺高中會試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