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省巡撫上折子訴苦,說是按照今年的糧食產量怕是要餓死不少人,若再不減輕賦稅,恐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
麓東,禹北兩個大省的賦稅在大乾朝財政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減是必須要減,可這減多少卻是為難,畢竟朝廷的重要的經費不能隨意縮減,亦不能加重其它省的賦稅來填補窟窿。
關于減免比例的問題,朝堂上眾大臣各持己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皇帝自己也頭疼,大乾朝這才剛剛建立不久,一個操作不好,前朝余孽就有可能趁機搞事情。
煩躁之際,永和帝想起自己剛剛提升的福將翰林侍讀周鳳青,召來御書房,想聽聽他有什么見解。
周二郎在南州府書院讀書時就懂得利用書院的資源博覽群書,到了翰林院有了更好的資源更多的時間,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深知八股文不過是敲門磚,足夠的專業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對皇帝的問話,他提出趁此機會以麓東、禹北兩省為試點進行賦稅改革,把以前的按人丁收稅改為按擁有土地數量收稅,這樣一來不但減輕農民負擔,亦可縮小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更有利于大乾朝人口增長。
永和帝原本只想解決眼前的問題,沒想到周鳳青直接給他來個大的,此計之謀劃深遠當真功在當今利在千秋幾千年來的人頭稅被推翻,若推行得當,君臣當載入史冊。
這一刻,永和帝對待周二郎的心態不自覺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皇帝隆寵,眾人奉承,雖是從五品的官員,地位卻隱隱超越翰林院一把手姜茂林,就連太子殿下亦對他尊重有加,周二郎愈加感受到權勢帶給自己的好處。
大哥肯定要帶著去,不為別的,沒有哪個男人不喜歡縱馬馳騁享受狩獵的快感,周二郎有點兒猶豫要不要帶著鈺哥兒去見識見識,畢竟要一下子出去七天,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適應。
周錦鈺還沒有見識過古代的皇家狩獵,賀景勝為他描繪的場景相當精彩,央著要去。
云娘不大贊同,去了萬一要鬧病,孩子自己受罪,也耽誤大人的正事兒。
“鈺哥兒,你爹不是去圍場玩兒,他還要辦大人的正事兒呢,不若明天娘帶你和姐姐去逛瓦子,好不好”
周錦鈺想說“我讓大伯帶著我。”,對上云娘不贊同的目光,他又把話咽下去了,他能感覺到娘最近一段時間對他的親近,亦清楚她是為他好。
周錦鈺壓下不情愿,輕輕點了點頭。
周二郎看他小嘴兒癟著,眼角兒失望地耷拉下來,小可憐的,攬到懷里安慰他,“今年爹也是第一次去,對那里的一切都不熟悉,等明年爹再帶鈺哥兒去。”
“我聽爹娘的。”
周錦鈺小手兒捂住嘴巴,假裝打了個哈欠,道“爹,我困了,想睡覺著吧,我來。這季節早晚溫差大,又是在郊外,你不清楚需要帶哪些衣裳。”
朱云娘說著披了外衣起來,道“夫君說得也是,鈺哥兒最近一段時間的脾胃養得挺好,半個多月沒有出現過積食兒肚子脹,他實在想要去,那就去吧。”
兩口子起來收拾衣物,去那兒不用想也知道洗澡不方便,能不能洗都不好說,里衣外衫、披風鞋襪以及帽子周二郎都讓給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