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必可大大增加朝廷稅收,從而充盈我大乾國庫。”
周二郎話說完,朝堂之上一片竊竊私語。
“周大人此舉貌似可行,可這成立市舶司和開海禁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落實的,這遠水如何能解得了近渴”有大臣站出來提出質疑。
周二郎從容作答“海岸初開,朝廷護衛兵力有限,有出海打算的商船需得提前報名并呈報販運貨品并繳納相關稅款,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接著,他一拱手對永和帝道“陛下,最近安京城里流行一種從番邦運回來的沉香料,價比黃金,據臣了解,其獲利之數足有百倍之余,而我大乾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在外邦那里亦是物以稀為貴,這一進一出都是厚利,臣相信陛下的政令一出,那些大商賈必會積極響應。”
不待眾人開口,永和帝率先哈哈大笑,連說三個好字
“周愛卿你果然是管錢的能手,亦是我大乾朝官員里最會為朝廷搞錢之人,徐首輔,你以為呢”
話音一轉,永和帝向著徐庚發難,言外之意就是徐庚,該到你履行諾言把度支權交出來的時候了。
徐庚面色如常,回道“陛下,周侍郎的才能有目共睹,確是為朝廷搞錢的能手,不過臣不認為度支權應該交到他手上。”
眾臣詫異之際,就聽徐庚高聲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永和帝不悅,道“準奏。”
徐庚向前一步,語不驚人死不休,“陛下,臣要告端王與周鳳青串通一氣,意圖謀反”
此言一出,四下里俱是抽氣之聲。
永和帝看了一眼徐庚,又看了一眼滿臉震驚之色的周二郎,瞇起了眼,“徐卿家何出此言,你可有證據”
徐庚言之鑿鑿,“老臣掌握到切實證據,端王已經扣押了周鳳青獨子將近半年之久,這期間周鳳青一直在為端王做事情。”
“之前有關端王謀逆的傳言更是端王與周鳳青合謀,自導自演意圖迷惑陛下,不軌之心昭然若揭,周鳳青你可知罪”
眾人就見一向能言善辯的周大人面無人色,反應不過來一樣,呆立當場。
“陛下,臣的孫兒與周鳳青之子同在翰墨書院讀書,可以證明其子確實半年未曾去書院讀書,說是養病。”
“陛下,梁大人此言不虛,臣的幺兒亦在翰墨書院讀書,可以做證。”
聽著眾人所言,永和帝看向周二郎,“周鳳青,你可有話說”
“陛下,臣冤枉,臣之獨子,自幼體弱,這幾個月確實沒去翰墨書院讀書,也沒有在臣的家中,而是被送到京郊一處道觀,由一位精通醫術的老道士幫著調理身體,就在前幾日才剛剛被接回家中,如何成了扣留在端王府”
周二郎冷冷看向徐庚,“首輔大人莫要信口雌黃”
徐庚顯然對自己的情報很有把握,極為肯定的對永和帝道“到底是老夫說謊,還是周鳳青說慌,孩子到底在哪兒陛下派人一看便知。”
不等永和帝開口,周二郎搶先說道“陛下且慢,若真如首輔大人所說,周鳳青自當領罪,可若情況不屬實,首輔大人又該當如何”
說完,他視線利劍一般掃向徐庚,“屆時首輔大人不會簡單用一句誤會就搪塞過去吧”
徐庚看了他一眼,沖永和帝一拱手,“陛下。為避免打草驚蛇,臣請求務必派人秘密前往周府,并使人守住端王府各處,以免走露風聲,端王提前把人送回去。”
永和帝沉吟了一下,“準奏。”
周二郎亦向永和帝請求“陛下,臣亦有請求,倘若徐大人所言不實,臣敢問徐大人污蔑朝臣謀逆該當何罪”
永和帝目光轉向徐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