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里”小皇帝問。
“我辦了個學堂,教普通百姓們家的小孩們識字念書,”呂昭簡單跟小皇帝解釋,“他們大部分人的教育水平約等于沒受過教育,所以得從頭學起。”
小皇帝的眼睛亮了,“我喜歡我要去”
小皇帝寄給呂昭的每封信內容都特別長,大到朝臣小到宮女黃門,什么都吐槽,一看就是憋得夠嗆,平時也沒個能說話的知心人。呂昭被動從信中窺探過不少八卦逸聞,隔壁為了寫書四處搜羅名人趣事的王粲要是知道,肯定會被饞哭的。
現代的小孩可以在幼兒園交朋友,古代的平民小孩可以跟左鄰右舍的同齡人交朋友,出身士族的孩子也有同宗的兄弟姐妹,以及家族的世交。
只有小皇帝,他哪邊都沾不上,唯一的兄弟已經被董卓毒死了,剩下姐姐相依為命,但姐弟倆年紀相差比較大,實在玩不到一起去。
孤獨的日子過久了,再加上難以喘息的重擔壓制,人很容易自閉。古代人對心理方面的疾病完全沒概念,自然也就談不上治療方案,還是直接從源頭掐斷吧。
諸葛學堂的小孩們并不知道小皇帝的身份,只要小皇帝也愿意,他們就有成為玩伴的可能性。而且對一個久居深宮之中,只能依靠小黃門和朝臣與外界溝通皇帝而言,拓寬信息渠道,多了解普通人過著怎樣的生活,能有效避免視聽被蒙蔽,是件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喜歡就好,”呂昭笑道,“但有一點,臣要提前說明。”
呂昭單膝跪地,略微仰頭
,與小皇帝平視,她的神情變得非常認真,稱呼也更換了“他們并不知道您的真實身份,不會敬畏您,只會把您看作普通的同齡人。你們可能會因為某些觀點起爭執,吵架、甚至打架當然打架是不對的,我會及時制止這種行為。”
“您能接受這些嗎”
“再怎么不尊重,也不會比董卓更放肆了吧”小皇帝鄭重道,“當然可以。”
呂昭和小皇帝回到“仙宮”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教孩子們認識了二十個字,正監督他們一遍遍謄寫,加深記憶。
有些小孩學得很認真,有些小孩很快感到了無聊,開始東張西望,探頭探腦。
諸葛亮手持藤條,離開講臺,在人群中游走,時不時維持一下課堂紀律。被呂昭用云霧捏出來的小仙女們也在幫忙。
比起學習,玩耍更具誘惑力,年紀小的孩子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枯燥的事上,而且他們中的有些人是真的不明白,這不光是一場奇遇,還有可能是唯一一個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呂昭無法照顧到所有人,她只能盡量引導孩子們向學,在確保所有人都能識字的前提下,重點培養主動學習成績優秀的苗子。
感知到呂昭回來了,諸葛亮悄悄松了口氣,他先保持著小先生的威嚴,緩慢踱步離開學堂,出門后再瞬間恢復活潑的本性,朝著殿外撒腿狂奔。
“女郎您可算回來了”諸葛亮與呂昭和小皇帝迎面相逢,“咦,是你。”
“二郎”小皇帝的眼中升起斗志,“又見面了,上次分別后我一直在苦練投壺技藝,這回絕對不會再輸給你了”
諸葛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