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小皇帝加元服,改年號為興平,向天下正式宣告自己成年,可以親政了。
盡管他只有十三歲。
現代的小孩子,十三歲還是天真爛漫的年紀,還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
想起小皇帝尚在抽條的身高和仍然保留著稚嫩氣息的面龐,呂昭深深覺得,這孩子過得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送禮啊”她很快回過神,沉思片刻,決定實話實說,“呃,其實我也不知道。”
之前劉表的小兒子結婚,王粲把請帖擺得那么明顯呂昭都沒注意到,幸虧貂蟬以她的名義送上了禮物和祝福,好歹沒失儀。從那以后大家就不對呂昭的搞外交的水平抱有任何希望了,再有類似的問題也沒人會去打擾她,要么交給荀彧,要么拜托陳群。
“無非就是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山珍海味,珍藏古玩”呂昭回憶著魏夫人逢年過節寫的禮單,掰手指挨個數,語氣不是很確定。
從呂昭羅列的禮物備選單中,諸葛亮又一次驗證了自己之前的猜想他的小伙伴十有八九出身顯赫,所以呂昭才會下意識ass掉普通的選項,開口就是貴重之物。
“女郎,”諸葛亮的眼神很無奈,“我囊中羞澀,您說的那些,現在的我怕是一個都買不起。”
諸葛亮如果仍在瑯琊老家,還能靠著出租祖上傳下來的田產,每年多少攢點私房錢。
說這話時,他的語氣雖無奈,但態度十分坦然,沒有絲毫的膽怯和羞憤,只是在闡述事實。
呂昭跟諸葛亮對視片刻,默默抬起手捂住了臉,“是我疏忽了。”
“我本想向老師求一幅墨寶,再親手刻成雕版,印刷成書,作為賀禮。”諸葛亮面露苦惱之色,“但又覺得是借了老師的人情,并非是我個人的心意”
在荀爽等大儒的努力宣傳下,新式書籍漸漸在北方流傳開來,被大部分士族所接受。除了怡然書局,青州北海國的國相孔融也摸索著復刻出了雕版印刷,以紙質書籍代替了郡內學校館藏的竹簡,做到了人手一本教材。但因為怡然書局的書籍定價遠比市面上任何一家都要低廉,紙張的質量還好,所以它出版的書仍然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即使單人限購,也有許多商賈愿意雇人前去購買,再高價倒賣去其他州郡。
一本荀爽版本的五經,對愛書之人來說確實是非常珍貴的禮物了。
“親手有了”呂昭聞言,靈機一動,“啪”地打了個清脆的響指,“送點手工制品吧,你不是會斫琴嗎做把琴送給他。”
“對啊”諸葛亮眼睛一亮。
好主意哎,我之前怎么沒想到呢難道是因為琴在我這里已經跟女郎的灌耳魔音掛鉤了,導致我下意識排斥了這個選項嗎
“你的表情有點奇怪哦。”呂昭的眼神非常敏銳。
“咳咳,只是在考慮該用什么材料。”諸葛亮乖巧地行禮,“多謝女郎指點,我這就去尋合適的木材。”
“走走走,我同你一起。”呂昭來了興致,比諸葛亮還積極,“他不是要訂親嗎那正好,你斫一把,我斫一把,湊個好事成雙,到時候他也可以和夫人琴琴和鳴。”
呂昭差點兒嘴瓢,把“皇后”兩個字禿嚕出來,她要是真的說漏嘴了,倆人也別做什么琴了,原地解散就當無事發生,老老實實回家洗洗睡吧。
所幸諸葛亮并沒有注意到呂昭話語中奇怪的停頓,他被更奇怪的亂改成語吸引了。“是琴瑟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