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常年在冀州活動,與呂昭的地盤隔著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距離,兩人暫時沒有正面交戰的機會,這年頭也沒有互聯網可以百度資料,想要了解對方,只能靠道聽途說。
所幸豫州雖然在呂昭治下,卻是汝南袁氏的老家,數百年的經營根深蒂固,外來戶想接管,想分一杯羹,也得問問地頭蛇答不答應。
袁紹先前確實是這樣想的,但最近一段時間聽到的種種風聲令他愈發警覺。
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擠破了腦袋往繁華的中原湊,邊關苦寒之地,開發程度著實有限這還是往客氣了說,實際上就是基本沒有被發開過,還保持著相當原始的風貌,尤其是呂布的老家并州五原郡,已經是漢朝最北端了,再往北就是胡人聚集地,在高冠博帶的風雅士人們的認知中,屬于狗看了都搖頭的不毛之地,那種破地方能養出什么有識之士呂家往上數八輩祖宗,也找不出一位稍有名望的,如此卑賤的出身在太平盛世混到頭,頂天破也就是個鄉下小吏,而今世道亂了,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來了,才給了他們向上爬的機會。
但光爬上來還不行,沒有深厚的根基,隨時隨地都會被上面的人毫不留情地踢回深淵。
底蘊是需要依靠時間沉淀的,時間不夠,想要快速拉平與豪族世家之間的差距,就只能上雷霆手段了。
沒有固定田產
戰爭和饑荒來了,抗風險能力差的普通百姓最先死亡,但有些家底的豪門士族日子也沒有多好過。
董卓占據關中的時候,難道會特別關照手下人不要騷擾本地大戶嗎
袁譚和田楷爭奪青州的時候,難道會顧及到當地的豪門嗎
當然不會了,他們只會打得關中千里赤地,打得平原郡野無青草。
饑荒、戰爭使得原本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成片成片地死去,有主的地也變成了無主的,然后誰的拳頭硬,誰就能把地收入囊中。
沒有依附的隱戶
一些“幸運”的百姓們沒有死在戰爭和饑荒中,但也失去了祖輩生活的家園,為了生存,只能往稍微安全點的地方逃。
呂昭剛離開長安時,就有意收攏流民,后來這項工作一直沒停過。司隸、冀州起大疫、鬧旱災、生蝗災,數不清的百姓南下逃難,曹操進攻徐州,彭城、東海的百姓們紛紛逃入沛國,都被她好生安置,成為了她的佃戶。
沒有豐富的藏書
呂布在郿塢抄了董卓的老巢,搬走不少珍貴書籍,都托付給了蔡邕,后來呂昭推廣雕版印刷術和紙質書籍,蔡邕借著新技術,將藏書一一修訂整理,出版成冊,供百姓借閱學習。在幾位大儒的聯手推動下,呂昭治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培養的第一批學子已經深入基層,成為了勤勤懇懇的小吏。
人丁不興旺
也就這個問題暫時沒有解決的辦法,呂布和魏夫人并沒有再生一個孩子的打算,呂昭和貂蟬誰也沒有成親的想法,全家集體忙著搞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