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呂家在發展初期所作的一切,都很符合袁紹對他們所屬階級的刻板印象瘋狂收斂財富,掠奪人口資源,削尖腦袋往上鉆,拼命試圖躋身士族階層。
那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情況逐漸變得不對了呢
開辦學堂,推廣紙質書籍,向平民傳授知識
分配土地,改良農具,改革稅法,免除徭役
收留無家可歸的女子,創建女兵營,把她們培養成保衛家園的合格戰士
按照曹操和袁譚匯報的情況推算,呂昭目前至少養著八萬精兵,據說并州軍每月都有軍餉可拿,武器防具不需自備,統一配給,戰時還有額外的賞賜。
汝南最近在修建溝通汝潁二河的水渠,用來灌溉農田,運送物資。這種工程一貫是抓百姓進行無償勞動,屬于徭役的一種,繁重而嚴苛,人民深受其苦。但呂昭征發民夫修水渠竟然管飯還給錢,不想要錢可以按照市價換成等額的糧食。大伙兒聽說有錢拿,再加上田里的工作差不多忙完了,剩下的時間閑著也是閑著,都很樂意再賺點收入補貼家用,紛紛踴躍報名。
有了這么多額外支出,為了平衡收支,呂昭治下的稅率應該會收得非常高,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稅征得比誰都低,還不收亂七八糟的雜稅。
袁紹百思不得其解,抓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呂昭到底是怎么做到自給自足,不薅士族羊毛,還沒破產的,難道就純靠她那些搶來的地種出來的糧食
小冰河期的氣候異常吊詭,今年旱災,明年鬧蝗蟲,后年又地震,動不動就顆粒無收,即使家大業大如袁紹,也有向本地士族開口索取糧食物資的時候,呂昭那點比紙還薄的家底,按理說根本架不住她瞎揮霍。
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離譜,也是真相。
呂昭的府庫里確實儲存著足夠多的糧食,那些多得令旁人眼紅的糧食,也確實是她庇護的農民們勤勤懇懇種出來的。
至于為什么袁家在汝南種地的時候種不出大豐收,換成呂昭去就風調雨順了
袁紹想起了一則被他當成笑話聽的傳言蒼天不忍生靈涂炭,故而遣神女下凡,拯救黎明。
要袁紹承認呂昭身份特殊,自帶神通,比讓他死還難受。可事實擺在那兒,他不承認也沒辦法。
聽到的傳聞越多,袁紹越覺得渾身發冷,他預感到了即將來臨的危險,仿佛看到有個怪物正在他面前一點點壯大,成為攔住他去路的障礙。這怪物特立獨行,走的是一條與所有人截然不同的道路,它只是單純地存在于那里,就足以摧毀他們賴以生存的法則。
我必須將這個障礙打倒、擊碎、碾壓成粉末,袁紹想,我要讓它的尸體被風吹得干干凈凈,沒有一絲一毫的殘留。
什么公孫瓚,什么袁術,甚至連漢室都能暫且扔去一邊,唯有呂昭,值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應對。
他們之間,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