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最關心的問題談妥后,剩下的時間純粹就是用來放松的。
兗州豪強們收回了被曹操“霸占”的田地,鑒于這些田地不僅已經被開墾完畢,還撒下了種子,只要好好維護,等收獲時就是滿倉的糧食,因此他們大方地原諒了曹操,各個都變得和藹又平和,也有多余的心情來跟呂昭聊一些不那么嚴肅的話題了。
在李叔節的熱情舉薦下,呂昭接見到了之前偶然注意到的那位跟在兄長身后、臉上滿是興奮與好奇的少年。
“曼成是我眾多子侄中最為聰慧伶俐的,”李叔節的語氣把握得很巧妙,既不會讓人覺得他在過于夸耀自家后輩,又能顯示出他對少年的重視,“使君若不嫌棄,可讓他為您效力。”
曼成,果然是李典。
呂昭沒有立即表態,她先光明正大地環顧四周,沒看到李典的兄長在哪兒,然后才慢條斯理地收回目光,把視線落在少年身上。
到底是豪族出身,見過市面,李典大方地向呂昭行禮問好,然后乖巧地立在一旁,認真傾聽長輩和呂昭交談。
“看著還小呢,李公倒是放心讓他跟我走。”呂昭似笑非笑地說。
李典眨眨眼睛,似乎想說什么,但還是保持了沉默。
“哎,依老朽之見解,當今天下,使君乃是獨一檔的英豪,”李叔節嘿嘿一笑,以手緩慢地捋過胡須,“能跟隨您歷練,是他的福氣,老朽有什么不放心的”
參加宴會的年輕人不少,但大多是跟隨父親一起來的,也有一小部分是跟隨關系親近的叔父,唯有李典是被同族中名聲顯赫的長輩引薦。
這意味著李典家在李氏宗族中屬于沒有多少話語權的偏門旁支,或者他幼年喪父,家中沒有主事人,只能仰仗其他長輩提攜。
將這樣一位少年推薦給呂昭的行為,本身就透露出了許多有趣的信息。
李乾跟隨曹操出征,李氏本該毫不猶豫地站隊曹操,但他們內部并非鐵板一塊,存在些許分歧,有人認為曹操是值得專心效忠的明主,有人認為跟著曹操干沒有前途,不能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他身上。這時張邈、陳宮和吳資決定背叛,引來了呂昭,并州軍大軍壓境,形勢擺在這兒,李氏不得不表態,經過一番爭斗和利益交換,他們最終達成一致,決定選個身份不那么重要、但能力頗為出眾的年輕人送給呂昭。
如果曹操勝出,有李乾在,李家榮耀依舊;
如果呂昭贏了,且在這個過程中李典能掙得些許功績,李家至少能保下根基,不至于完全覆滅。
但李家更多地還是偏向了曹操,畢竟他們對曹操的投資重點是遠近聞名、聲望斐然的大豪強李乾,而對呂昭的投資重點,僅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
哪怕是呂布在這兒,都能看出來李家打的是什么算盤。李叔節也知道單送一個李典不太像話,甚至可以說有些得罪人了,于是為了彰顯誠意,他還專門給李典配了一支兩千人的私人部曲,又送了不少勞軍的物資。
“既然如此,人我就帶走了。”呂昭完全沒客氣。
在李家眼里,沒爹的小年輕李典不怎么值錢,哪怕丟了也不心疼,但在呂昭眼里,私人部曲和勞軍物資不算什么,這位默默無聞的少年,才是置于匣中的寶藏。
正史中李典打拼出來的功績劃定了他成就的底線,只要悉心培養,再多注意一下他的身體健康,避免英年早逝的悲劇,假以時日,這位年輕人一定能走得更遠。